遍地英雄 胜利底气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栗振宇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0-02-28 10:08

在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军人中,有一位医务人员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别播名字,妈妈会担心,我是党员,也是军人,名字就不说了吧!”短短几句话,真实而动人,道出一位党员、一位军人向着危险逆行时的质朴心声。

回想这段时间以来,在抗疫一线,这样动人的场景一次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为了挽救生命,为了尽快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无数人冒着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在不同岗位上义无反顾地默默奉献。那盖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批又一批向武汉集结的迷彩方阵,为抗击病毒剪下的缕缕青丝,留下满是压痕的疲惫面孔,拔地而起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这其中不知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名字,但他们在疫情考验面前的坚定、勇毅与担当,都被人们记在了心里。所以,有人动情地说,在抗疫一线,遍地英雄。他们可能是医护人员、军人、警察,也可能是建筑工人、志愿者、车间工人、基层工作者等。

什么是英雄?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表述。但毫无疑问,在人民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敢于牺牲奉献的人,就是我们的英雄。

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只是当危险降临时,有人果断地挺身而出,把危险挡在自己身前。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一员,过着平淡生活,品尝着各自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而当疫情来临,他们做出了一个共同的选择,那就是向着危险逆行,以自己的方式,在不同的战位上与疫情搏斗。他们当中多数人可能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人称之为英雄,但他们的身影已然印刻在这个艰难的新春时节,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

危急时刻,遍地英雄,这样的情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98抗洪时我们感受过,在抗击非典时我们感受过,在汶川地震时我们感受过。再远一些,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们见到过,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见到过,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我们也见到过。不同的考验,相似的选择。不同的面孔,相似的表情。不同的年代,相似的坚决。可以说,危急时刻,遍地英雄,是近百年来我们战胜强敌、赢得各种艰难挑战的强大支撑,也是中华民族英雄品格的生动彰显。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的英雄品格自有其根脉。数千年连绵不绝的英雄史,就像一条割不断的链条贯穿于我们的历史文化,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凝铸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特别是在民族遭受苦难的时候,天地间总能留下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然而,厚实的文化根脉并不等于文化生命的长青。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也曾多次出现过“一人为刚万夫柔”“天下一盘散沙”的社会局面,社会浮华成风、精神萎靡、凝聚力消散,由此带来的历史惨剧常常让人扼腕叹息。在这种背景下,每当风雨来袭,我们总能看到“英雄无觅”的悲叹,也总能看到少数英雄人物即使牺牲了自己,终究难以力挽狂澜,无法摆脱孤独而悲壮的命运。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自觉传承弘扬英雄精神,涵养提振民族的英雄气概,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英雄精神,民族的英雄气激荡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世界,“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壮阔景象与国家建设发展的步伐始终交相辉映。特别是近些年来,从国家烈士纪念日的设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从广泛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教育实践活动,隆重授予国家荣誉勋章和八一勋章,到深藏功与名的老英雄张富清、排雷英雄杜富国、守岛英雄王继才等众多英雄人物事迹的广泛传扬,全社会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越加浓厚。这种氛围让浩然正气充盈在人们身边,让勇敢担当、牺牲奉献的英雄精神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价值追求。今天在抗疫一线,由普通人构成的英雄群体大量涌现,不正是生动注脚吗?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这让我们更加理解了文化自信为什么是最根本、最深沉的自信,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力。当年,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谈到,“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因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过去近百年的时间里,英雄的中华儿女不仅在心里记住了这句话,而且用青春与生命、勇敢与牺牲诠释什么叫“中国的脊梁”。今天,在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物质高楼林立的时候,人们心中的精神高楼始终巍然耸立。在全社会各行各业,中国故事、中国精神激荡神州,享誉海内外。我们完全可以告慰先人,“中国的脊梁”正拓展为无数个默默无闻的追梦人,中国人的自信力正化作拧成一股绳的奋进勇气和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底气。

本文刊于2月20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专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