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遮不住英雄气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栗振宇责任编辑:赵阳
2020-02-27 16:09

在民族经受重大考验的历史关头,文艺的声音总能在风起潮涌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磅礴力量,感受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品格。

在这场牵动人心的人民战“疫”中,广大军地文艺工作者用音乐、诗歌、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形式,在很短的时间里,组织创作了一大批“抗疫”题材文艺作品,迅速在全社会传播。这些作品是举国一盘棋抗击疫情的忠实记录,是英雄人物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深情礼赞,是人间大爱真情的温暖传递。它们就像密集擂响的战鼓、催征的号角,不断提振着人们的信心,鼓舞着人们的斗志,激荡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夺取抗疫胜利的磅礴精神力量。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有一些经典文艺作品反复出现在人们视野,并且一次次让人们深受触动。在武汉的市民们通过高唱《国歌》《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激励抗击疫情的斗志。万家灯火间,气壮山河的歌声响彻“英雄城”。很多人唱着唱着就忍不住掉下了眼泪,“武汉加油!武汉加油!”的呼喊在歌声中此起彼伏。

这一幕,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另外一个动人心魄的画面。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德军已经攻至莫斯科郊外,眼看兵临城下,大军压境,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苏联红军战士吟诵着普希金英雄主题的诗歌,伴着肖斯塔克维奇《第七交响曲》的铿锵旋律,悲壮地走向反法西斯的烽火战场。

是的,每当风雨来袭时,总有一些经典文艺作品在人们心中回响,给人以勇气和力量。除了歌曲《国歌》《我和我的祖国》,近段时间在不同网络空间里,毛主席那首酣畅淋漓的七律《送瘟神》、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句子反复出现;民族交响乐《红旗颂》的旋律,常常萦绕在慷慨激昂的抗疫诗歌朗诵节目的背后;还有不少作家在礼赞钟南山等抗疫英雄的时候,很自然地想起鲁迅先生笔下,“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如此等等。

然而,你是否思考过,在此危急关头,为什么是这些作品被我们反复记起、反复吟诵?为何它们总能让我们在风雨中昂首挺胸,变得更加坚强有力,浑身充满战斗热情和必胜信心?

风雨遮不住英雄气,最是动人家国情。就像钢琴家舒曼曾经评价肖邦的作品“好比是一门门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这些经典文艺作品之所以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之所以让人们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能够激起内心的热情与勇气,唤起无穷的生命潜力,就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品质,而且洋溢着深沉浓郁的家国情怀、深刻彰显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品格。它们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壮阔历史、博大胸襟的真切讲述者,是伟大精神基因的承载者。只要想到它们,一种感动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力量就会澎湃于胸。

这样的作品永远都不会过时。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它们栖息在民族的精神家园,涵养着民族的集体性格;而当暴风雨来临时,其所激起的就是一个民族从灵魂深处迸发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从四面八方凝聚在一起,足以改变民族的前途命运,足以改变历史的面貌。所以,当我们回看中外历史,在一个民族面对艰难考验的关键时刻,这样的经典文艺作品从来不会缺席,而且往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这首在抗日硝烟中诞生的交响乐曲,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不知感染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义无反顾地奔向抗日战场。数十年来,其影响力早已经从中国拓展到海外,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今天,每当《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响起,人们仍然能感受到内心的火热,感受到战斗的豪迈和前进的勇气。

类似的例子在文艺史上不胜枚举。应该注意的是,类似《义勇军进行曲》《第七交响曲》《黄河大合唱》,这些作品都是国家民族遭受苦难的时期创作的。一方面,民族在苦难中展现的精神品质、爆发出的精神伟力,让这些作品天然具有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坚定有力等精神因子。另一方面,正是艺术品格与民族精神的高度契合,使得作品不仅在民族面对艰难考验时激起广泛共鸣,而且由此具备了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民族文艺的经典之作。所以,艺术创作的规律表明,往往在民族遭遇重大考验的时候,也可能是诞生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契机。这样的作品常常具有鲜明的精神特质。它应该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也应该是激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精神武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是文艺工作者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中华民族战胜灾难的历史,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也曾经在历史上为我们积淀起了一部厚实的民族文艺史。

就此次疫情而言,抗疫阻击战还没有结束,以“抗疫”为题材的文艺创作还只是处于初始阶段。在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下,能够有机会深入到抗疫一线的文艺工作者非常少,但信息网络的普及,让整个抗疫斗争更加直观全面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不少地区的文联、作协已经发出倡议,很多文艺工作者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从不同视角艺术记录这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役,深情讴歌抗疫一线的英雄人物。还有部分生活在重点疫区的作家艺术家,一直在通过网络传递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MV作品《解放军来了》《有我在你身旁》《永远在一起》等,诗歌《若有战召必回》《致钟南山》《请战书》等,美术作品《共同托起生命的春天》《天使》《白衣天使·国之卫士》等,还有在抗击疫情最吃紧时推出的央视元宵晚会,形式多样、感人至深的抗疫题材文艺作品在短时间内大量涌现。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说,这些作品在感染人、鼓舞人、凝聚人的同时,也为我们时代诞生新的文艺经典提供了坚实铺垫。就像最动人心魄的主旋律,必须依赖于四周深沉厚实的和声;文艺经典的脱颖而出,与所处的精神气候与文化土壤密切相关。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记录历史、展现时代、礼赞英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我们期待在抗疫阻击战中,甚至在更长一些的时间里,涌现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在生动展现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给人以更强的思想启示意义和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相信这样的作品必将被历史记住、被时间留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新的火炬。

(本文刊于216日解放军报文化生活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