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病房里,他们是无微不至、细致耐心的守护者。
手术台上,他们是与死神抢人的生命天使。
疫情发生以来,一份份疫情不退誓不言退的请战书,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最美逆行者”,一张张“口罩下的最美面庞”,感动着大众。他们身披白衣,奋战在发热门诊、方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看得见你美丽的眼睛。我看不见你甜美的微笑,却看得见你忙碌的身影……你是人间最美的天使,我要深情地把你歌唱!”冲锋在前、挺身而上的医护人员,在患者眼中留下了天使飞过的痕迹。
身处火线,没什么事比救人更重要
医院,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医护人员随时都在与死神交手。而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最清晰地捕捉到了白衣天使为他们“遮风挡雨”的点点滴滴。
“这里的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让我们感觉很踏实。”轻症患者郭刚勇告诉记者,“只要他们在,我们就有信心。”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降下来。”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教授说。他带领第一批浙江省赴武汉重症肺炎救治国家队12名成员到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工作,接管了16个床位。
他们明白,身处火线,没有什么事比救人更重要。“留给医务工作者的时间很紧张,如果没有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就会面临很危险的情况。”陈作兵说。
在危急时刻,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方式有时很简单,一方面忙着抢救,另一方面不停地鼓励患者要“加油”。
10日晚上6点左右,一位危重病人情况危急,氧分压突然下降,血压也持续下降,该团队的一位医生马上决定进行气管插管。“如果没有浙江的专家,按照以往经验,这个病人估计是不行了。”一位当地ICU的医生说,现在,这位病人的情况明显好转,生命体征也平稳多了。
早上6点左右,不少患者还没有起床,护士就挨个床位进行检查,有的患者没有醒来,迷迷糊糊地伸出手,护士把仪器的小夹子往指头上一夹,就可以测血氧饱和度。再拿出电子体温计,对着患者额头一扫,记录下体温数据。尽管交流不多,但双方十分默契。
早上8点多,患者们吃完早饭,医生就会查房,挨个询问病人的情况,并根据个人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戴着护目镜和口罩,我们可能看不到笑容,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善意。”这是医护人员给郭刚勇的感受,“他们的医德都很好。”
“在这里恢复得不错,症状连续几天都没有出现,我2月9日做了第一次核酸检测,2月10日又做了一次,都显示阴性。前两天医生说让我做好出院的准备,不过专家组认为我的肺部情况还不符合出院条件,所以还要过几天才能出院。”郭刚勇说。
温情疏导,让患者们脸上笑容多起来
“这几天身体恢复得怎么样?记得按时吃药,有情况随时跟我们联系。”2月12日晚10点多,刚刚康复出院的张玲(化名)接到医生王俊的回访电话。“感觉很温暖,也很感动。王医生他们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夜里下了班还不忘询问我的情况。”张玲说。
时间回到6天前。2月6日早上6点多,冒着连绵冷雨,张玲被送到武昌方舱医院接受治疗。“刚刚安顿好躺到病床上,就听见旁边床位的老阿姨不住地哭。原来,由于时间仓促,一些生活用品、药品没带齐,加上丈夫前段时间离世,儿子也因为感染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紧张、焦虑、惶恐让她一时情绪失控。”张玲回忆。
闻讯赶来的医护人员先耐心地听完老阿姨倾诉,又找来了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药品。“老人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在后面治疗过程中都很配合,每次医护人员检查完身体还不忘说声‘谢谢’。”张玲说。
记者了解到,张玲就诊的武昌方舱医院每天上午、下午都会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并发送“走进方舱”心理手册。医护人员经常对患者进行点对点心理疏导和医疗常识解答,患者们脸上笑容渐渐地多了。张玲状态逐渐稳定下来后,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也多了。
元宵节那天夜里,很多医护人员还在不停地忙碌,为了抗击疫情无法与家人团聚。于是,趁着医护人员工作间隙,张玲用手机为他们各自录制了一段对家人的祝福,也记录下他们一线战“疫”的点点滴滴。张玲的这一举动,不仅让医护人员十分感动,也感染了更多住院患者:到了用餐时间,看到医护人员分饭、发饭忙不过来,一些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会主动过去帮忙;同病室患者出现突发状况,周围病友会主动帮忙打水取药、找医护人员;有些病人与医护人员交流时普通话说得不好,旁边会有人主动帮着“翻译”。
“病房逐渐变得温暖、热闹起来,大家与病魔抗争也更有信心了。”张玲说。2月11日下午,张玲等28名患者从武昌方舱医院顺利痊愈出院。
看不清你的脸,却看得见你善良的心
“这些医护人员都是心中有大爱的,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来自祖国各地,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帮助武汉战胜疫魔。我到方舱一周多了,没有听到一个医生一个护士有任何一句怨言。”曾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武汉洪山区交通大队信访民警张兵,感染新冠肺炎后,住进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在方舱的前两天,他一直高烧,一度高达39.8℃。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下,高烧逐渐退去,身体有所好转。
“医者仁心,护佑健康。哪怕是在方舱里,医护人员也并不是只专注于治疗新冠肺炎。只要看到病人有其他的不适,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帮病人纾困。”张兵说。
除了每天给患者量体温、测血氧饱和度、量血压,监测患者身体参数,分发一天的药品,医护人员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活需求和心理状况。
看着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有着20年党龄的张兵,萌生了要加入战斗的念头。2月10日,他和病友们成立了武昌方舱医院东区病友临时党支部,参与该区的日常药品、食品分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病区保洁,收集汇总病友疑问并答疑,为医护人员减轻工作负担。
“医护人员无私奉献、心有大爱的精神,绝对是我们这次能够战胜疾病最有效的武器。虽然还没有特效药,但是人心就是一种最有效的药物。”张兵说。
“期待春暖花开,赶走阴霾,希望我和我的战友能战胜疫情,祝大家平安健康。”
2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区8楼 “同舟共济 抗击疫情”的心愿墙上,医护心愿、患者心语,在七色彩虹和象征着希望的气球树的映衬下,流淌着医患同舟共济战疫情的豪迈与温情。
护士长陶静说,将心愿贴在医务人员每天不断往返的地方,是希望大家能看到希望,也让所有患者能看到大家的努力。只有并肩作战,才能见证希望。
“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看得见你善良的心灵。我辨不出你的身份和年龄,却感受到战士般的激情。”患者李先生抄录了《天使的身影》歌词,并配上了医生救治病人的简笔画。他坚信,“一起拼,我们一定会胜利”。
(光明日报武汉2月13日电 报道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张锐、章正、晋浩天、李盛明、卢璐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