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无前奔向抗疫一线,他们说:我们冲锋的地方,就是战场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通化 高立英 陈国全 孙兴维责任编辑:杨晓霖
2020-02-09 06:40

动员令、请战书、决心书……自除夕紧急驰援疫情防控一线以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坚决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冲锋在前,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火线宣誓、火线入党、火线立功……连日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与地方医护人员一起并肩战斗,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奏响了一曲英雄壮歌。

荆楚大地,遍地英雄,只为一个目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扛起白衣战士的如山使命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坚决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在抗疫一线敢打硬仗纪实

■解放军报记者 王通化 高立英 陈国全 孙兴维

有一种称赞,叫英雄惜英雄。

这两天,“金银潭医院院长获记功奖励”的话题,被推上微博热搜,亿万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向这位身患重症的院长致敬。而这位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勇士,却把赞美之词送给一起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援助,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他们的精神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动员令、请战书、决心书……自除夕紧急驰援疫情防控一线以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坚决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冲锋在前,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火线宣誓、火线入党、火线立功……连日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与地方医护人员一起并肩战斗,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奏响了一曲英雄壮歌。

荆楚大地,遍地英雄,只为一个目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赴汤蹈火 一往无前

“战斗已经打响,我们必须冲锋”

13名战“疫”勇士火线立功!

日前,一条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立功受奖的消息刷屏。有网友转发时留言:“冲锋一线,当获殊荣;奖励及时,实至名归。”

此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10名队员火线入党的消息,也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细心的网友发现,火线立功的不少队员都有多次参加重大任务的经历,而火线入党的队员,大多是第一次“上前线”。

无论是“多次”还是“首次”,激励他们奋力冲锋的,是同一种荣誉感——“见红旗就扛,见任务就上”。

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名单中,记者看到了刘蕊的名字。17年前,她曾作为第一批军队医疗队队员,奔赴小汤山执行抗击非典任务。

刘蕊深知疫情的危险,但当抽组医疗队驰援武汉的命令下达,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递交了请战书。火神山医院,成为刘蕊新的战场。

赴“汤”又蹈“火”,危难见忠诚。

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1400人的队伍中,还有许多跟刘蕊一样面对任务敢打敢冲的队员——

“老任,这一次你能不去吗?”得知丈夫任小宝主动报名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妻子很是担心。这些年,任小宝参加过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每一次都让她担惊受怕。

“我是军人,有战斗必须上!”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任小宝打起背囊,与战友们一起奔赴武汉。

望着妻子姜雪背上行囊消失在夜色里,同是军人的丈夫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给爱人壮行:“你的优秀,记载在汶川抗震救灾现场;你的优秀,书写在抗击埃博拉的利比里亚;你的优秀,镌刻在武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多注意防护,祝平安归来!”

在抗疫一线读到这条微信朋友圈,姜雪的眼圈红了。她说:“作为一名军人,我一定不负这身戎装。能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战斗,是我一生的荣耀!”

救死扶伤,医者担当;服务人民,军人本色。

在这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疫情阻击战中,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第一时间冲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正在老家与父母团聚的队员湛又菁,把两个儿子托付给父母。从西藏边防某部探亲回家的丈夫驱车疾行3个小时,将她送到机场。

距离跨年钟声敲响只剩16分钟,医疗队抵达武汉。队员宋彩萍和战友们用最短的时间,将武汉金银潭医院普通病房改造成传染病病房,既为收治患者赢得宝贵时间,也为医务人员筑牢了安全防线。

医疗队对口支援的金银潭医院收治的病人多且病情危重,队员王斌和战友一到达就展开工作,只为尽快接诊患者。在日记中,王斌写道:“战斗已经打响,我们必须冲锋!”

冲锋!出发时,队员罗虎掏出手机,给2岁10个月大的女儿拍了一张照片。奔赴一线的路上,罗虎用一句电影台词概括当时的心情:“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冲锋!与家人告别转身的瞬间,队员唐杰的眼眶湿润了。那一刻,他暗下决心:“既已前往,必定全力以赴!”

冲锋!这是一名军医的责任,更是一名战士的担当。

第一时间批量接收患者,第一时间深入隔离病区,第一时间接诊危重病人……疫情当前,队员们奔赴战位,用一个个“第一时间”,定格了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冲锋姿态。

子弟兵把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人民也把官兵的担当刻在心中。

2月2日深夜,队员宋彩萍的儿子从微信朋友圈得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母亲立了功。儿子给宋彩萍打电话时,她已奋战在火神山医院的新战位上。

“这份荣光,属于每一名医疗队队员。”她说。

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他们不顾生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为什么,人民如此信任解放军?”

在某网络问答社区平台上,这个问题再一次被网友提出来,很快引起热议。

众多答案中,一位军事记者的回答获得最多点赞——

“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有个亲切的称呼:人民子弟兵。子弟兵,是人民母亲在唤着这支队伍的乳名,让人想起血浓于水,让人感受到母子深情。”

今天,荆楚大地再一次见证了这份血浓于水的深情。战机出动,军队医疗队星夜驰援。抗疫一线,军队医疗队员夜以继日,与病魔较量……

连日来,无数人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快速反应,无数人见证了人民子弟兵的“最美身影”“最美面孔”。武汉群众感叹:“人民信任解放军!”

入伍30多年的曹国强,因在抗疫一线表现突出火线立功。但在曹国强心里,几天前一位患者发来的短信更值得珍藏——

“很多时候,您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大家……有您在,患者心里踏实,便会感到有生的希望,便会坚定快乐生活的信心。”

一次次军功,珍藏在档案里。但在队员任小宝的记忆中,还有一些画面和声音令人难以忘怀——

2008年抗震救灾,任小宝和战友们挺进汶川映秀镇草坡乡。一位右手骨折的8岁女孩哭着说:“叔叔,以后我还要写字呀,你救救我,我给你背唐诗。”

任小宝含泪抱住孩子,一边给她包扎伤口一边说:“你的手会好的,灾难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人民子弟兵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一次次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在专门收治重症患者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队员毛青和战友们争分夺秒,48小时内完成实地了解诊疗环境、制订工作规范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分组等工作,并整体接手金银潭医院综合病房楼的两个病区,当天便开始收治确诊患者。

根据在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经验,毛青和他的团队在病区设立了监控机制,通过摄像头实时观察医务人员洗手消毒、穿脱防护服等各个环节,一旦发现操作不规范便立即叫停,并提供专业的补救措施。

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历经生死考验的毛青被战友和患者称为“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可以托付生命的人,是群众心中最可亲的人。

那天,队员黄文拨通了患者刘大爷的电话。听到刘大爷说话中气十足,胃口也好了不少,黄文由衷地替他高兴。两天前,得知军队医疗队要转到火神山医院,刘大爷几经辗转,给带队领导打来电话:“你们不能走啊,我舍不得你们离开。”

可以托付生命的人,是群众眼中最可敬的人。

那天,武汉金银潭医院病房门口,两名患者康复出院。“你们不远千里来到武汉支援,我们现在康复了,向你们致敬!”印在队员赵孝英和战友们脑海中的,是两张充满感激的笑脸和两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一条短信、一句感谢、一个军礼……映照着患者对子弟兵的深情,彰显着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信任。

深情和信任,写在一条微信的“注视”中——

因为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医疗队队员郭玮和战友们衣服湿透,脸颊过敏红肿,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一位网友在转发相关文章时,给“最美军医”写下一段评语:“那些印痕慢慢能消,肯定能消……现在全国人民都在看新闻、上网、搜消息,他们也在心里给你们行着注目礼……”

深情和信任,写在一座城市的“致敬”里——

这几天,一部两分多钟的武汉城市宣传片,看得人热泪盈眶。这座英雄的城市,向一个个冲锋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英雄致敬:

“他们不顾生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只有一个目的,把武汉还给我们,把我们还给武汉……”

敢打硬仗 能打胜仗

“我们冲锋的地方,就是战场”

时间,一刻不停。数字,每天刷新。

每天的两组数据,牵动着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心——

一组是患者出院“战报”,让他们欣慰不已;一组是确诊患者报告,让他们心急如焚。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战斗,更是一场勇气的较量。

“红区”,抗疫医院中重症隔离病房的别称,是与疫魔交锋最激烈的战区。

在这里,医疗队队员个个是战士、勇士——

厚厚的防护服,包裹着高大的身躯。病床旁边,队员宋立强上身微微前倾,屏住呼吸,认真辨别听诊器中传来的声音,任凭汗水在防护服内流淌。

50岁的宋立强,参加过抗击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灾,不仅业务精湛,还是战友公认的“拼命三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日日夜夜里,他每天都从早上7点工作到深夜12点。

在武昌医院收治的确诊患者中,有的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呼吸内科专家,宋立强连夜编写了《关于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印发给医疗队员,指导大家规范操作。在他和队员们的精心治疗下,大部分患者病情平稳,4名重症患者病情好转,1人转出重症监护室。

“爸爸,加油!我为你骄傲!”女儿发来的微信让他倍感温暖,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医生,我义无反顾。请祖国放心,请人民放心,我们有信心战胜病魔。”

打针输液、采集标本、监测生命体征,护理患者、打扫病区……那几天,队员黄舒和战友们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每天在“红区”工作10小时以上。

防护服、护目镜不透气,口罩磨红了脸颊,汗水浸透了衣背,他们不分昼夜地忙碌在救治一线。

一位住院的小伙子过生日,黄舒好不容易弄来一碗长寿面。从黄舒手里接过碗,小伙子的眼角泛起了泪花。谈及连日接诊的感受,刚刚在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黄舒说:“这场战斗我们必须赢,也一定能赢。”

这里,是与病魔较量的火线,每天都进行着战斗,更孕育着希望。

在2月2日的日记中,队员王斌写道:“我的2床和3床患者今天康复出院了。”隔离病房门口,王斌目送医疗队治愈的首位患者渐渐走远,“心里有点小小的激动”。

也是2月2日这一天,一等功臣、抗击非典英模黄文杰和战友们乘坐军机抵达武汉,加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向火神山医院进发。

赴武汉前,得知确诊患者人数不断攀升,58岁的黄文杰心急如焚,主动请战。他说:“穿着这身军装,我们不仅要敢打硬仗,更要能打胜仗!”

“敢打硬仗,能打胜仗”,不仅是忠诚担当,更是使命召唤!

看着病房里的患者,队员李双双下定决心:必须打赢这场战斗!

看着地方同行身着防护服、拄着拐杖坚守的背影,队员孔祥毓勉励自己:穿着这身军装,我们更应该打赢这场战斗!

一次又一次,他们用大爱守护生命——

一名重症患者情况危急,已连续工作4个小时的队员王斌立刻赶到,紧急实施抢救。病人脱离危险时,他已在病房忙碌近8小时。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脸色苍白的他几近虚脱。

一次又一次,他们用真情呵护生命——

在隔离病房,队员湛又菁耐心鼓励患者多吃一个鸡蛋,再喝一口稀饭……患者不知道的是,因为超负荷工作、体力透支而没胃口,湛又菁和许多同事已经好几天没能好好吃上一顿饭了。

火线立功的消息传到家里,湛又菁的母亲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勉励女儿“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17年前,非典疫情来袭时,湛又菁还是军医大学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当年前辈们奔赴小汤山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地刻印在她脑海里。17年后的今天,她追随前辈们的脚步,成为和他们一样的战士。

“我们冲锋的地方,就是战场,就是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前线。”湛又菁说。

(解放军报武汉2月8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