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扎实细致、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武汉火神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科医院开始正式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
“为了今天顺利收治患者,大家一连好几天都没睡好觉了,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各项诊治工作!”而在未来的日子里,等待他们的是更为关键的“共同奋斗”。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在这里,我们一起努力”
——武汉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确诊患者目击记
■解放军报记者 陈国全 赖瑜鸿 特约记者 汪学潮
医护人员为接收患
者做准备。解放军报记者 王传顺摄
“救护车进来了!”
“一病区做好接收病人准备!”
2月4日上午9时许,位于知音湖畔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病房外,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做好了一切收治准备,耐心等待着今天转入的首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
此时此刻,距离950名医疗队员从祖国四面八方千里机动到武汉,不到两天时间。
从大年夜开始,这里就聚集了全国军民关注的目光,火神山医院还只是一个名字的时候,无数“云监工”实时关注着这里的一举一动。
9时30分开始,10辆救护车载着来自武昌医院、汉口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陆续驶入火神山医院。
在病房外的转诊交接区域,救护车刚刚停稳,护士陈红第一个走上前去,她和同事们熟练地接过担架,将患者轻轻转移到担架车上。其他医护人员扫描转诊患者身份凭条上的二维码,立即生成了电子病历,并迅速显示出患者的床位、管床医生和护士的姓名。
转入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相续入住到病房。病房的通道上,感染七科一病区主任马壮和战友们迅速进入了角色。昨天,他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人员调配,并拟定了初步的救治方案;今天一早,马壮又带领担负收治首批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实地模拟演练,确保患者精准进入预定病房。
“您好!我是您的主治大夫,我姓谢,您叫我谢大夫就可以了。在这里,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康复!”有着27年临床经验的医生谢华,一番开场白让患者放松了许多。他们相互还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在另一个病房,担架车转运来一位病情较重的女患者。护士孟颖、王晶轻轻地将患者挪到病床之后,合力为患者换上蓝白相间的病号服,然后为她进行鼻导管吸氧和心电监护……
为做好医疗队员的卫生和防护工作,马壮从进驻医院开始,就制订了严格的工作规程。从病房出来时,他的脸色略显疲倦:“为了今天顺利收治患者,大家一连好几天都没睡好觉了,但我们有信心做好各项诊治工作!”
而在未来的日子里,等待他们的是更为关键的“共同奋斗”。
(解放军报武汉2月4日电)
探访火神山医院
2月2日,被寄予厚望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完成军地交接。在收治首批患者前夕,记者实地探访了火神山医院。
3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院内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各种转运物资装备的车辆有序行进,身着各色马甲的施工人员正抓紧进行设备安装。各病房里,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与设备安装人员一起,调试测试设备,联通网络。
从空中俯瞰,火神山医院整体呈中间医护、两边病房的鱼骨状布局。“主鱼骨”是中间的长通道,功能为医护人员通道和办公区域,通道连接“次鱼骨”的9个病房区,可步行至任何一间病房。
“洁污分流、医患分流、人物分流,实现了医患隔离、通道分离、医疗区和生活区分离。”据介绍,火神山医院在设计上充分借鉴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图纸,考虑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需要,最大限度杜绝大气和水污染,以避免交叉感染。
病区通道,每一个病房都有标明“传递窗”的方形玻璃窗。正在病房安装的师傅说,这个专用隔离防护窗装有双层玻璃,并安装紫外线系统,病人的餐食和药品都会从这个传递舱传递进来,通过传递舱内的紫外线系统消毒,避免物品药品在传递过程中交叉感染。
“外界形容说,我们给病房戴上了口罩。”有关负责人说,医院绝大部分房间都是负压房间,每间病房均设置内循环的新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房间内的压力比外面低,它们共同构成负压系统,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洁净,同时排出气体经消毒后才会排入空气中。
4日上午,记者走进一栋活动板房二楼,墙上标识有数字22的病房即将迎接病人,医疗队队员们正在房间内收拾物品。医疗队四科二病区主任洪原城告诉记者,病房内都配备了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传递窗和中心供氧。
标准的病房,让病人有了一个完善的就医环境,那么检查设备如何?跨过两个病区,记者来到医技楼和ICU病房一探究竟。
“这是我们今天测试拍摄的第一张CT片,是给安装师傅拍摄的测试片。”相关负责人指着电脑上的图像说。据介绍,该型CT设备,能以超低扫描剂量实现快速精准成像,运行后可承担日均300人左右的扫描量。
离开CT室,穿过一条通道,记者来到正在施工中的ICU重症监护楼。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ICU大厅有两间,每间有500平方米,重症患者会住在这里面,现在ICU大厅正在搭建洁净彩钢板。
“你看,这个洁净彩钢板和其他彩钢板是不同的。”这位负责人敲了一下说,“声音非常实,说明这个钢板密度大,可以保证ICU里面受到细菌或病毒污染的空气不会外泄。”
信息化是火神山医院的又一个重要特点,解放军总医院将与火神山医院搭建远程会诊应用系统,通过千兆光纤网络开展专家视频会诊。
在指挥楼,工作人员正在调试院内工作系统。据介绍,这个系统分为医生和护士工作站两部分,可以规范并详细记录医生和护士的日常医护工作,可以接收检查检验系统传回的文字和图像等报告,不再需要安装其他系统。
工作人员说,目前可以通过桌面共享的方式将病人的病例报告全部发给会诊医生查看,支持语音视频通话,并生成会诊报告。
从标准化病房到先进诊疗设备,从快捷信息系统到远程会诊,有了这些诊疗环境和设施设备,战胜疫情一定会更有底气更有保证!
(解放军报记者陈国全、孙兴维、高立英、赖瑜鸿,通讯员柯磊采写)
秒”睡的护士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李芳
休息片刻的赵亚芸。王煜摄
赵亚芸,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共产党员,39岁,是一名文职人员。到武汉参加战“疫”以来,不怕苦,不怕累,运用多年在医院呼吸科积累的护理经验,耐心细致地照顾患者。由于她对武昌医院病区使用的V60呼吸机比较熟悉,进入情况很快,护理工作受到了患者的肯定。
时间回到大年三十晚上,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时,赵亚芸还在西安的单位值班,而孩子与丈夫早已回到了宝鸡老家。没来得及与家人告别,她就毫不犹豫地和战友踏上了支援武汉的征程。
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的日日夜夜里,她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在一线病房承担着繁重的工作。2月2日凌晨4时至8时是赵亚芸和5名战友的夜班,6个人4个小时需要完成45名患者的护理任务。护士长李芳看到赵亚芸累得实在不行了,就让她休息片刻,谁知,她在治疗室窗边的椅子上刚坐下,就“秒”睡了。
曾有人问她:“作为一名文职人员,你这么拼值不值得?”赵亚芸说,值不值得,去问问战斗在阻击疫情一线的战友们就知道了,他们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