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120小时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高立英 于方洲责任编辑:杨晓霖
2020-02-04 07:01

这一段历史,值得我们记录

■解放军报记者 高立英

军医董宇超没有想到,自己的那部旧手机竟然派上了大用场——

1月27日,这部放置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污染区(简称“红区”)里的手机,拍下了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处理医嘱、救治病患的一张照片。这张图片通过中国国家通讯社发布到了全世界各大媒体上。

医疗队的战友们都知道,董宇超这部旧手机放进“红区”后,就没有想过再拿出来——

在“红区”接收治疗的患者,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病例。这里的空气中、器物上,可能都沾染上了令人闻之色变的病毒。

这部被“隔离”的手机成了功臣。病房内外医护人员紧急联络,用的是它;媒体记者采访连线医护人员,用的也是它。

队员们没想到,这部手机拍摄的工作照,成为记录历史时刻的珍贵图片。

后来,记者又发现一张记录肺炎患者为军队医护人员点赞瞬间的图片,摄影作者陈静是军队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名护士长。

突然,记者脑海中出现那张题为“轰6-K首次绕飞台湾”的照片。它的摄影作者是轰炸机飞行员杨勇。

驾机飞越宫古海峡、过巴士海峡到达台湾岛东面后,杨勇按下相机的快门,留下历史性的一刻。这一历史由他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也由他们自己记录。

同样,最生动的抗疫一线照片,摄影作者也是战斗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自己。

董宇超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新闻图片的摄影作者,就像上高中时,一心想报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他却最终被军医大学录取一样。

疫情突如其来。许许多多和董宇超一样的军队医护人员,除夕夜驰援湖北,第一时间展开了救治病患的工作。

到武汉后,医疗队的队员们马上投入到高强度、超负荷的救治工作中。每天忙完,躺下一碰枕头他们就睡着了。

“在里面工作4小时,比我参加抗震救灾时背着40公斤的医疗物资走一天山路更累更危险。”董宇超告诉记者。

地震后的危险大多来自路上的滚石。但是,落石不会一直滚,危险是可预知的。而此次抗击疫情,时时处处都有未知的风险。

护士忙不过来时,董宇超就帮着一起做护理工作。病人要咳嗽,容易喷溅出带着病毒的飞沫,他赶紧递纸巾过去,交代病人转过身再咳,避开身边的医护人员和其他病友。病人吐完痰,他再把纸巾扔进垃圾桶,然后马上去洗手。

在“红区”工作,医护人员有不少时间都在反复洗手消毒。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董宇超向记者透露,没学医之前,他也很怕血。可一旦穿上这身白大褂,他觉得“当医生很有成就感,没有什么职业比医生更有挑战性,因为没有一个病人的症状相同。”

透过时常起雾的护目镜,董宇超眼中的患者大多是乐观镇静的。疫情来临,最痛苦的是病人,最坚强的也是病人。重症病人都非常安静地配合治疗,轻症病人有的在刷手机微信,有的在看报纸,有的还帮着医生和护士照顾重症病人。

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些救治他们的军医和护士,也在观察和记录着他们,记录着这段注定载入历史的疫情阻击战。

致敬,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的中国军队医护人员。

(整理:解放军报记者 高立英 通讯员 于方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