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省西昌市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记者才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村。这里是战略支援部队定点帮扶的一个村庄。
“今天一定要在家里吃顿饭!”看到部队的同志来了,结盟新寨结盟农庄的主人吉克莫萨和爱人俄觉加加莫,像见了久违的亲人一样激动。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结盟泉水清又纯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村脱贫攻坚见闻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 付语 通讯员 郭文彬 陈元超
从四川省西昌市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记者才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村。这里是战略支援部队定点帮扶的一个村庄。
“今天一定要在家里吃顿饭!”看到部队的同志来了,结盟新寨结盟农庄的主人吉克莫萨和爱人俄觉加加莫,像见了久违的亲人一样激动。
环顾结盟农庄,一个个由圆木围成的雅间风格独特,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彝族风情。
“过去我们家一年下来攒不下几个钱,住的是土墙茅草屋。要不是政府和部队援建了这个结盟新寨,我们一辈子可能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吉克莫萨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结盟新寨建起后,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家开的这个农庄,一年就能收入10多万元。”俄觉加加莫动情地说,“共产党和解放军从来没有忘记彝族乡亲,你们的恩情就像‘结盟泉’的水一样清澈甘甜,永远滋润着我们的心!”
俄觉加加莫的一席话,让大家回忆起彝海结盟的历史佳话。当年,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结盟后,小叶丹表示派人护送红军通过彝族区,刘伯承代表红军赠送武器弹药,授予小叶丹一面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
在战事十分紧张的情势下,红军将士仍然没有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帮助当地群众打通了泉眼,疏浚了泉水。从此,“结盟泉”便成为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见证。
“结盟泉”位于结盟新寨的中心位置,泉水潺潺流淌,清澈甘甜。站在“结盟泉”旁,指着环泉而建的结盟新寨,退役军人、彝海村党支部书记马强激动地说:“是党中央的扶贫政策和部队的鼎力相助,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6年10月,成立时间不长的战略支援部队与彝海村定下5年之约,着力帮助彝海村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结盟新寨是我们打造的一个旅游产业项目。”同样是退役军人的彝海村委会主任陈志华介绍说,结盟新寨投入使用后,游客由2018年的4万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12万多人,营业收入翻了好几番。通过开彝家乐、卖土特产、经营民宿等,许多家庭从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沿着黄墙红瓦的民居拾级而上,记者遇到了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吉根伍萨阿妈。多年前,她生了一场大病,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生活曾一度非常困难。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不愁吃不愁穿。”吉根伍萨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她竖起大拇指,“部队派来的医疗队帮我解决了看病难题……”
“为帮助解决她家的困难,在战略支援部队帮扶的花椒种植产业中,村合作社按每亩400元流转了她家的土地,还安排她的爱人阿说瓦根在合作社务工。”马强介绍。
在新修的水泥路上行驶了20多分钟,记者来到居住在山顶的彝海村五组、六组。汽车在幼儿园门口刚一停下,饭菜香味扑鼻而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战略支援部队党委认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为此,他们不但援建了彝海村学校、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还筹措资金设立了奖学金、奖教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鼓励老师扎根深山。
采访即将结束,记者来到彝海结盟纪念碑前拜谒先烈,两旁鲜红如火的腊梅竞相绽放,仿佛在向革命先辈们喜传佳音:彝族同胞和全国人民一样,都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