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砺兵,感受训练与实战的“温差”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魏兵 李蕾等责任编辑:杨晓霖
2020-01-17 06:54

兵发雪原,义无反顾向前突击

冬季夜间野炊,战士们自己动手,饭菜飘香。

冬季野外宿营,战士们在雪窝里睡得香甜。

望着眼前长长的雪坡,高康康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滑雪杖。

1月9日,天山北麓一片白茫茫的雪野中,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三连班长高康康,很快要进行滑雪行军训练了。

“还是有些紧张的!”向记者说完他滑雪前的心情后,高康康出发了。

滑雪最重要的是掌握重心,重心向前才不会摔倒。高康康踉跄了一下,随即保持住平衡,眼睛直视前方,上半身前倾确保重心前移……默念着一连串动作要领,他再次撑杆向终点滑去。

作为每年冬训的课目之一,滑雪行军是严寒条件下提高机动速度的有效方式。

悄然间,下滑的速度在重力和惯性作用下明显加快,穿着白色伪装衣的高康康很快与茫茫白雪融为一体,让人无法再去发现他。

风过荒原,夜幕低垂,高康康迎来了一日冬训的最后一项考验:夜宿雪野。

眼前是一个单兵帐篷,打开帐篷,记者看到一个狭小的世界——一点一点腾挪身子进入帐篷,里面是刚刚可以容纳高康康的空间。

-22℃的雪野之夜,入睡是一件困难的事。高康康笑着告诉记者:“能在这样的条件下睡着,我相信以后干什么都没有阻力了。”

从睡梦中醒来,高康康发现褥子边上已经布满了冰碴。这是帐篷内外的温差造成的,蒸发的水滴沿着帐篷壁流下,滴滴答答一夜未断。

脸、腿、脚都是僵硬的。由于空间狭小,很难翻身,高康康这一夜要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入睡。“现在已经好很多了,过去没有防潮垫,早上起来褥子底下还会沾上一层霜。”他说。

战场形态千变万化,对军人进行严寒条件下的训练,考验的是他们面对艰苦环境的耐力与应变能力。所有为胜利吃遍的苦头,都是值得的。所有的磨砺,指向都是实战的考量——

指导员明生永告诉记者:“过去宿营使用班用帐篷,仅仅支撑杆就有几十根,搭设和撤收都不方便,影响部队快速反应。而单兵帐篷,一拉、一折、一叠,短短几分钟后就可以收拾利索。”

这样的白,什么都看不见。“高康康们”的第二日滑雪行军训练又开始了,冰天雪地,继续向前。官兵们的衣服和雪地的颜色相同,如果不瞪大眼睛仔细寻找,你真的很难发现他们的踪迹。

这样的白,什么又都看得见。返程途中,当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作响,回想着跟随高康康的一日冬训体验,脑海里浮现的,是雪地行军中他坚定走完最后一公里;是他拿起已经覆盖上积雪的筷子,笑呵呵地同记者分享在冰天雪地中自制的美食;是他向记者认真讲述冬季训练对一支部队的重要意义……

茫茫雪野有所见有所不见。看得见的,是官兵身上“一切为实战,一切为打赢”的胜战气息!

冰天雪地里,一支军队行军的启示

冬训开始,踏入茫茫雪野,战士们每次面对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某种程度上,一切都将归零,重新开始。

当一支部队来到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新环境,面对从未应对过的新问题,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如果将未来战争比作围棋手之间的博弈,那么,每一名指战员都是一枚棋子,都是决定最终成败的重要组成。指战员之间的协同共生本领有多大,胜战的能力就有多强。

北风呼啸,雪地行军。一名战士体力不支,在掉队的边缘徘徊,其他战士拿过他手中的枪,架着他一步步向目标坚定前行。远远望去,我们意识到,这支冰雪中默默向前行进、无一人掉队的队伍,是一个缺少谁都很难继续战斗的共生整体。这样的凝聚力,能让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实现“1+1>2”。

克劳塞维茨说,每个时代的战争,都有其特定的限制条件。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战斗力的整体性生成特征都不会改变,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是尤为明显。一支部队的协同共生能力,是决定战争胜负和军队存亡的关键。

今天的训练,连接着明天的战场。唯有常常心怀归零意识,注意提高士兵间相互配合、协同共生的能力,我们才能在无限贴近实战的训练中,破解未来战争的制胜之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