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英雄连”连长李大国:陆战尖兵的实力这样炼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卫雨檬 李 琦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7-06 03:22

新长征路上,超越的不仅仅是自己

■解放军报记者 卫雨檬

党员名片

姓名:李大国

党龄:8年

党员心语:不光要有“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雄心壮志,也要有“见镰刀斧头就俯身去干”的务实精神。

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西岸,余晖照在李大国汗涔涔的脸上。历经两天一夜的连贯作业,他和队友向坐落在河畔的西点军校奋力奔去。

这是国际军事院校“桑赫斯特竞赛”的最后一段距离。此刻,李大国目光紧紧锁定前方终点——这座古老军校的门前,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人群中,他看到熟悉的五星红旗高高挥动。同胞的呐喊声和加油声回荡耳畔。那一刻,李大国身上的疲惫一扫而光,内心充满力量。

在来自8个国家20所军事院校的56支参赛队中,李大国和队友们夺得2个单项第一、1个单项第二、国际队第二名的佳绩。

西点军校,艾森豪威尔厅。中国军校学员李大国在台下各国领队们的注视下,接过象征荣誉的绶带和金色臂章。异国土地上,中国新一代年轻“准军官”被世界瞩目。

6年前的这一幕,李大国至今历历在目。今天,已经成长为连队指挥员的这名年轻军官,在中国西南的深山丛林中,继续展现着陆战尖兵的实力。

军校毕业后的3年里,从工兵到侦察兵,再到成为“洛阳英雄连”连长,李大国一步步实现着自己投身一线带兵打仗的梦想。

李大国从小生活的贵州遵义,位于当年红军长征路上的关键节点。

85年前,红军在遵义娄山关打了第一个大胜仗。这支队伍中,许多脚穿草鞋的红军战士,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他们依然一边行军赶路,一边看着前一个战友背包上的识字板学文化。

开眼界,明事理,才能知道自己为何而战。纵然身处大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队伍,看到的是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前景。

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这支军队始终为了国家和人民冲锋在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那支穿着草鞋的队伍已经跑上机械化、信息化的“快车道”。中外联演、海外撤侨、索马里护航……中国军队走向世界舞台的步伐是空前的。当代中国军人不仅仅要超越自己,更要完成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只有在世界的坐标系中审视自己,胜利才更值得喝彩。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年轻的共和国军人必将不辱使命,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奋勇前进。

第75集团军某旅“洛阳英雄连”连长李大国——

跨越新征途上的“娄山关”

■解放军报记者 卫雨檬 通讯员 李 琦

比武集训中,第75集团军某旅官兵参加机降训练。李 琦摄

“小时候不懂,现在看着这些陡峭的山崖,才明白当年长征中‘娄山关大捷’赢得太难了!”

再次登上娄山关的崖壁,眼前的险要地势让李大国有了完全不同于儿时的感受。

李大国的家乡在贵州遵义市桐梓县,距离赫赫有名的娄山关仅十几里路。小时候,他常和小伙伴们骑车去那儿玩,围着几门旧火炮看个不停。

28岁的李大国,2年前成为荣誉连队“洛阳英雄连”连长。如今,站在娄山关前,他心中思考的是,如果是自己指挥,该怎么打这一仗。

“绿色的梦”和“曼哈顿的日出”

李大国很瘦,生活里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会觉得他有些“弱不禁风”。但只要上了训练场,他那张紧绷的脸上就会透出一股“狠劲”来。

一次急行军,连长李大国带队。从海拔1000米的山脚向海拔3000米的山顶爬行,负重30公斤的李大国,一直迈着大步走在队伍最前头。

“一时走在前面不难,一直走在前面很难。”排长唐志浩至今难忘当时的情景:“到了最后,连长腿开始抽筋,头上也暴起了青筋,可速度还是没减,我们只好咬牙跟上。”

李大国妻子丁思旭,是女子导弹发射连副连长。她说:“我欣赏大国,就是他做啥事都特执着,决不放弃,关键时候对自己够狠。”

李大国和丁思旭从同一所军校——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毕业。该校曾4次代表中国陆军院校参加国际军事院校“桑赫斯特竞赛”。

对军校学员来说,能够入选集训队,最终通过选拔走上国际赛场为国争光,是莫大的荣誉。

2012年至2014年三届“桑赫斯特竞赛”,李大国从落选到成为正式队员,再到作为队长拿下中国学员队历史最好成绩,靠的就是决不放弃的那股狠劲。

李大国的微信名叫“绿色的梦”。那个绿色梦想最初闪光的时刻,是军校里的第一次3公里跑。

那次,李大国跑出了11分30秒的成绩。“一个新学员,能跑这么快?不会是少跑了一圈吧?”看着新训班长质疑的目光,李大国很不服气。

一个星期后,学员旅组织3公里跑考核。为了证明自己,李大国憋着一口气冲出队伍。还剩最后2圈时,他将队旗扛在肩上越跑越快,最终以10分38秒的成绩跑完全程,引起一阵惊叹。

因为体能特别突出,李大国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比武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很快,他成为学员队第一批入党的学员。

大二寒假期间,学校组织首届“桑赫斯特竞赛”集训选拔。长跑成绩拔尖的李大国因为不会游泳,落选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暗下决心:绝不能再错过下一次机会。

那时,学员队要求,每名学员写一句格言贴在床头。李大国写下了6个字——“曼哈顿的日出”。

到大洋彼岸代表国家参赛,成为李大国当时最强烈的渴望。

“嗒嗒嗒……”扣动扳机,一阵刺耳的枪响过后,李大国耳中又传来一阵阵嗡嗡声,有时像水刚烧开时水壶发出的鸣响声,有时又像夏天聒噪的蝉鸣。

长时间训练,持续尖锐的枪响造成了他的耳鸣。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进入过安静的世界。

为了锻炼手臂稳定性和手指灵敏度,李大国进行了一项特殊的练习——拿绣花针在大米粒上一点点挑出孔来,米粒不能断、不能碎。

每天结束高强度训练后,李大国便一边泡脚,一边捏着针和大米粒,聚精会神地做起“针线活”。最开始,米粒总会因为劲使大了而断掉。慢慢稳下来之后,他挑一个小孔要10分钟左右。后来,这个时间缩短到1分钟以内。再后来,他能在一粒米上挑出3个孔。

2013年,李大国如愿入选集训队。军体教研室蔡文伟副教授是历年“桑赫斯特竞赛”集训队的教练。在他印象中,李大国特别能吃苦,号称队里的“小铁人”。集训队每天的训练安排,按分钟来计算。“洗澡的时间要靠着少吃一碗饭省出来。”李大国说。

负重26公斤,奔袭10余公里,集训4个月,李大国每一天都是这样练过来的。下雨天过障碍,他满身泥泞向前扑。暴雨倾泻而下,他拖着已抽筋的双腿,咬牙坚持。

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李大国受伤了。

“李大国!”“到!”

那次晚点名,他发现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站不起来了……教练强制要求他停训休息。

比赛的时间越来越近,最终参赛队员的名单还未确定。“也许,梦想会再次和我擦肩而过?”躺在宿舍休息,望着床头“曼哈顿的日出”那几个字,李大国心急如焚。一天之后,他请求随队医生给他打上封闭针、加上绷带,又回到了训练场。

“我要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愿望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无梦想、无愿望的人。”这是李大国的座右铭。

为了那个“绿色的梦”,李大国将自己身上那股狠劲磨炼成百折不挠的韧劲。

终于,他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桑赫斯特竞赛”代表队名单,踏上国际赛场。

终于,他站在了世界的领奖台上。

“在跑道上,我不喜欢被人超越”

22分钟!

抬起左腕上那块布满划痕的黑色旧手表,连长李大国记录下炊事班班长郭方振这次不同寻常的突破。

今年年初,为提高综合保障能力,郭方振被调到战斗班锻炼。刚开始,他5公里武装越野成绩一直徘徊在29分钟左右,拖了大家后腿。

“为了鼓励落在后面的人,每次他都会跟着我们一起跑。5公里考核分两组,往往他刚陪着我跑下来一个5公里,就立刻又跟着下一组跑。”每次看着连长再次出发的背影,郭方振都很受触动。

7年前“桑赫斯特竞赛”集训队统一配发的这块手表,李大国一直戴到现在。这块不起眼的手表,同样见证了李大国成长中的重要时刻。

2013年赴西点军校比赛时,分值最高的是定向越野。李大国和队友们一共找到了16个定点中的15个,却因为翻译问题,跑反了方向。最终,这一项的分数被全部扣掉,严重影响了比赛成绩。李大国当时很委屈,“恨不得马上再比一场,不甘心!”

第二年参加“桑赫斯特竞赛”,还是在定向越野这个课目,李大国发现其中一个点的位置特别远,如果去找,就会耗费大量时间。当时,他非常犹豫。但想到上次比赛的遗憾,李大国决定拼尽全力。

朝着导航员所指方向奔去,完成打卡后返回,李大国左腕上黑色手表清楚地显示着那一刻的时间——他们拿下了定向越野课目的第一。

李大国说:“我就是想赢,不想自己后悔。”

军人,必须要有对胜利的渴望,有不服输的劲头。“在跑道上,我不喜欢被人超越。跑在最前面,我总要回过头去,看看与后面人的距离。”这是李大国骨子里的追求。

在美国,除了拿到“桑赫斯特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李大国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到现场看了一次NBA比赛。

球星科比是李大国从小的偶像。营长田磊说,面对逆境,李大国身上有股和科比很像的劲儿。

那股劲儿,是为了胜利百折不挠的韧劲。

上军校时,为了提高长跑成绩,李大国将徒手5公里变成负重8公里、10公里。他身上穿的沙背心,也从最开始的10公斤,逐渐变成15公斤、20公斤。

数字不断叠加,力量也一天天增长。南京的夏天沉闷燥热,被烈日晒了一整天的塑胶跑道有些发软。李大国汗水如注,滴落在跑道上,化为他成长中不断向前的印记。

怀着简单的热爱出发,凡事要做就做到最好。国际军事院校“桑赫斯特竞赛”单项第一、军校毕业综合成绩全校第一、集团军比武第一……李大国一路跑来,跑出很多个第一。

荣耀光环的背后,是李大国在跑道上再多一秒的坚持。

很多时候,李大国并不是那个最开始就领跑的人,但跑着跑着,他就冲到了最前面。

他的每一步都在超越,超越自己,超越对手。

毕业选岗,李大国排名第一。他没有选择留校,也放弃了令很多人心动的机关单位。

“既然穿上这身军装,不就是要去苦地方锻炼?”在一线作战部队的基层连队,李大国又一次从头开始。

第一次攀登陡崖时,毫无基础的他有点心虚。“费了很大劲,要是爬不上去,真是太丢脸了。”于是,他默默地穿上了25公斤的沙背心,又把12米长的攀登绳换成15米,苦练2个多月。

脚上的作战靴磨坏了两双后,李大国终于攀上了又一个高峰。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这句话,李大国再熟悉不过了。

一次次追赶,一次次领跑,在李大国身上呈现出一种生命的韧劲。

“韧者,柔而固也。固而不柔则脆,柔而不固则弱。”带着这股韧劲,李大国一路向前奔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