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守岛官兵,传唱着同一首歌
“一辈子写了一首歌”的张焕成没想到自己会“一曲成名”——这首《战士第二故乡》竟会被一代代守岛官兵传唱至今。这也成就了张焕成一生的荣耀。
老兵对军旅生涯的回忆,常常由这首歌开启。随着歌声,那个在他梦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小岛,浮现在老兵眼前——
62年前,张焕成初上岛时,岛上荒凉极了,就如歌词中写的那样:“从来不长一棵树,全是那石头和茅草……”条件虽苦,但在老兵记忆里,“从没有人叫苦叫累,反倒守着守着,我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小岛,就总想着为它写首歌。”
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焕成,“今天想一个词,明天想一个词,拼拼凑凑写了整整3年”。时光飞逝,几十年过去了。岛外,流行歌曲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在这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上,一代代官兵还在传唱着张焕成留下的这首歌。
一名战士触摸石壁上篆刻的“战士第二故乡”歌词。该石壁位于连队营区一角。
《战士第二故乡》的旋律、歌词,回荡在一茬茬守岛官兵心间,融入他们的青春,渐渐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这首歌早已成为小岛的名片。通往“东海第一哨”哨所的山路上,一块巨大石头上刻着“战士第二故乡”6个大字。不知多少官兵的影集里,“定格”着在这儿的留影。
“多想回去看一看。可年纪大了,去不了啊……”电话那头,张焕成老人反复说着他无尽的思念和牵挂。他还想给小战士们看看自己家里挂满墙的守岛老照片。
其实,这群新兵也格外盼望着这位老兵能来岛上看看。秉承着前辈们留下的“庙子湖岛精神”,一代代守岛官兵用自己的双手抬石头、搬水泥、拉沙土,让小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绿色植被覆盖着小岛,官兵们也住进了新营房。
那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精神坐标
每天清晨,庙子湖岛哨所的巡逻小分队,都会迎着祖国东海第一缕朝阳,踏上执勤路。
庙子湖岛,是东海深处东极镇主岛。在守岛官兵的视野里,如今这里越来越热闹。2014年,一部青春派的电影《后会无期》,让原本寂静无名的东极岛,成为许多当代年轻人去寻找“诗和远方”的目的地。
一些人来了,离开时仿佛找到了答案;一些人来了,离开时依旧涌动着青春的迷惘。
守岛官兵常走的“谈心路”。
而对于这群守岛官兵来说,答案始终是明确的。在这个面积仅有2.57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他们用青春实践着坚守的价值和意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一座岛,唱一首歌——用他们的话说,早已成为“信仰般的存在”。
有了信仰,人生就有了方向。
17年前,孔润辉来到庙子湖岛,在这里留下了16年的青春。
这些年,组织曾多次把孔润辉调整到团机关工作。可每次离开后,他都申请重返哨所。“就像有一种声音在召唤,就像游子回家一样。”孔润辉说。
一年多前,孔润辉退役离开了小岛。但在他心里,自己好像从未离开过。“以前,通话时间最长的是妻子。现在,给连队的战友打电话,常常会讲到手机没电。”说到这里,孔润辉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天,电话里,孔润辉和战友又唱起了《战士第二故乡》这首歌。对于他来说,这首歌就是他的青春,歌里的世界,是他梦里出现最多的地方。
孔润辉始终忘不了,10年前一位老兵重回小岛时的场景。那天,老兵告诉孔润辉:当年一起守岛的战友,还能下床走动的只剩下他自己了。
在岛上兜转许久后,老兵在一处坑道旁停下,边看边用颤抖的双手抚摸那凹凸不平的墙壁。
“就是这儿,就是这儿……”老兵拨通了电话,接通的一刹那,他突然跪在坑道前,泪流满面地说:“班长,我找到坑道了,还在老地方……”
那一刻,没有人知道老兵在想些什么。但这一跪一哭,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老兵的名字,孔润辉忘记了。但这一幕,孔润辉说他一辈子都忘不了。也正是从那一刻起,孔润辉真正理解了“战士第二故乡”的含义——“某种意义上,那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