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集团军某旅建立飞行训练空地“双向反馈”机制——
飞行员和机务人员“推门互学”
近日,第74集团军某旅飞行教室内,一场围绕“飞行战法如何灵活运用”的讨论火热进行。讨论一方是身着蓝色制式飞行服的飞行员,另一方是身着灰色制服的机务人员。该旅领导介绍,这是一场专门针对飞行训练的“空地交流会”。
“从身融到心融,这样的‘空地交流会’如今经常举行。”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以往除了参加飞行训练,飞行员与机务人员很少像现在这样坐在一起。近年来,他们通过大力引导飞行员和机务人员“推门互学”,建立双向反馈机制,不断促进实战化训练走深走实,为战斗力建设按下“快进键”。
“飞行员和机务人员就像箭和弓,只有紧密配合,才能有效形成战斗力。”议训会上,该旅党委达成共识:一方面引导官兵转变思想观念,倡导“推门互学”,结合飞行准备会、训练形势分析会、装备换季保养等时机组织研讨,走开飞行员与机务人员常态化交流路子;另一方面着眼飞行训练实际,建立健全双向反馈机制,通过普遍性问题会上讨论、突发性问题现场处理、隐蔽性问题随时交流的方式,确保“疑难杂症不过夜、不带矛盾问题飞”。
“一次排障一堂课,一场讨论一次收获。”说起“空地交流会”,该旅机务连连长舒恩颇有感触。
去年6月的一次交流会上,飞行员郭鑫提出“某系统灵敏度降低,对飞行导航性能有所影响”。会后,舒恩带领连队官兵分析研究并发现问题症结后,联系厂家及时更新系统,排除故障。
“飞行员提问题,可以推动机务人员针对性学习研究;机务人员反馈信息,又能促进飞行员加深对装备的理解。”该旅飞行员袁敬福说,一次飞行训练中,他驾驶的直升机综合显示屏突然闪烁,很快又恢复正常。航电技师张仁勇得知情况后,详细询问细节,并及时指出问题所在。事后,袁敬福给全体飞行员分享了相关知识,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近年来,该旅多次抽调理论扎实、飞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与精通专业的机务骨干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对标实战、立足任务、瞄准能力,对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关键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前不久,该旅组织新机型改装,飞行连与机务连组织官兵从飞行动作、机械原理等方面入手,共同改进操作方法,有效缩短了适应时间、加快了改装进度。该旅近期组织的一次实飞考核中,飞行员训练成绩普遍得到提升。
短评
体系作战需“智慧共享”
■姜 军
剑法,不一定是“剑客”独创。某专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也未必是该领域人员的专利。正如第74集团军某旅,一线作战人员不仅会使用手中装备,还努力成为精通装备的行家里手;保障人员不仅会维护装备,还能走上战训“前台”参研新战法。
未来体系作战中,战场环境对专业协同的要求更高。因此,不同专业的官兵,在练兵时不妨多些“推门互学”。通过密切交流,多从不同专业角度思考问题,打破长期从事同一专业带来的思维局限,通过“智慧共享”实现战斗力建设“1+1>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