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一个周六凌晨3点20分,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刚完成一天的工作。她在机房看完了将要播出的《向前一步》特别节目,因为劳累,也因为在审片时几度流泪,徐滔的眼眶有点红肿。临走前,她摊开笔记本把刚才想到的一些观点记下来,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是她履职全国人大代表一年时间里,不断累积下来的观察、思考和建议。这一回,她在本子上写的是:共治共建共享的基础是将心比心。
2018年3月,刚刚从两会驻地回到工作岗位的徐滔,马不停蹄地要开始上线一档新栏目,当时没有多少人能够预料到,这档新栏目能够释放出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去年,这档叫作《向前一步》的节目获得了“2018中国电视年度掌声”的荣誉,推委会成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评价《向前一步》:“不仅是民生新闻与电视问政类节目融合创新的向前一步,也是主流媒体做好政府与民众沟通桥梁的向前一步。”在2019年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向前一步》两次被写进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徐滔说:“《向前一步》是全国第一档深入基层政府工作,并直接参与城市治理的电视节目。”她说,这档节目的制作,就是自己履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代表委员不仅是一名监督者、建言者,更是一名实践者和推动者,《向前一步》可以把对政府工作、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思考,通过工作加以实现。
2018年,徐滔带领北京卫视团队制作了30期《向前一步》节目,和北京基层工作人员一起,直接推动了58条街巷的整治工作顺利进行,调解帮助600多户居民完成签约,让住在老式居民楼里的780人顺利用上了电梯,协调帮助300多户居民解决了停车难题。
一年间,徐滔在各种场合履行人大代表义务,积极表达自己对政府工作和城市治理的建议,宣传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
她提出的10余条建议,包括完善房屋补偿办法的制定、完善文物腾退的司法保障体系、吸纳专业人才参与城市治理、加强政府部门的媒体合作意识、完善对妨害公共利益行为的司法解决途径等,每条建议都来自她的调研,来自她与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法律专家、城市规划师、人民调解员以及市民的沟通。
徐滔说,她看到过很多基层工作者兢兢业业,以实实在在的付出践行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信条。他们能够取得百姓的理解和爱戴,能够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既看得见城市发展的大局,也看得见百姓生活的小事,既能在政府工作中站得高,也能在基层工作中伏得低,只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做出百姓信服和满意的工作。
“人大代表的工作一样需要将心比心。”徐滔强调,“作为人民代表,只有听见、听清、听懂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才能提出最有价值的建议,才有资格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徐滔说,她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自己生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而更幸福的是,这么美的城市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采访手记】
向前一步,离梦想更近一点
在采访徐滔的过程中,“向前一步”是她最常提及的词,这个词已经不仅是一档热播节目的名字,更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心底的责任。徐滔张口就能说出这样一组数据——《向前一步》至今播出30期节目,累计调解时长超过300小时,217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参加录制,现场287次详细解读相关政策,72次面对居民的当场质疑,37人在现场流下眼泪,32人诚恳致歉……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徐滔不等记者回答,自己给出了答案,“说明每一次向前一步的背后都是千百次的艰难跋涉。”因为《向前一步》作为全国首档市民与公共领域对话的节目,它直面的就是北京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解决的就是市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所以它注定是一档不会轻松的节目。
虽然不轻松,但徐滔的心里充满希望和信心,因为她看到了两年来北京的改变。徐滔有空的时候喜欢去北京的一些老街古巷转转,她发现老北京的传统天际线又回来了,北京越来越有北京味儿,胡同里的“议事厅”“自律会”“小巷管家”“自治委员会”等由居民自发组建的治理团体越来越多,很多街道、社区甚至院落,会形成自己的居民公约,这些都是新时代城市治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百姓智慧。
徐滔提出的建议关注和吸收了这些来自一线基层工作者和普通市民的声音,她认为,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在行使权力,需要的是广纳民意、博采众智、为民发声。所以,《向前一步》的经历带给徐滔无穷的信心与动力,她说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件事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但只要能向前一步,就会离梦想更近一点。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2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