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官兵内心晴雨表,下好心理预防先手棋。建立官兵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开展小型团体辅导,既能摸清官兵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又能对症下药用好新方法、拓展新手段,做到心理服务跟着官兵走、跟着任务走、跟着问题走,真正守护好官兵的心灵家园。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当前基层官兵面对自身心理问题往往后知后觉、讳疾忌医,那么部队如何及时有效跟进疏导?请看第81集团军某旅开展群众性心理服务工作报道之二——
一位心理医师和6000份心理档案
■肖 飞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赵丹锋
“这几个同志的心理状况需要加强关注。”采访中,记者在第81集团军某旅心理服务阳光工作站看到,心理医师王英男正为10余名官兵开展小型团体辅导。她首先通过绘画投射的方式进行心理“体检”,将测试结果中心理波动较大的人员进行重点标记,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并把此次团体辅导的测评结果、咨询记录装入官兵的心理健康档案。
“这些档案既是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更是团体辅导的数据库。”王英男告诉记者,5年来,他们建立了涵盖官兵心理测查数据、评估结论、咨询记录等6类123个项目共6000余份档案资料,区分不同时段、不同岗位、不同心理状况的人员,逐类型、逐营连开展小型团体辅导,准确了解官兵的心理波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随后,打开重点标注人员的心理服务档案,一个红色预警信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王英男介绍,这是李飞(化名)去年12月转改四级军士长时出现的心理波动。
那时连队刚刚换上新装备,原本打算退伍的李飞思忖再三,觉得不应在这个关键时刻当“逃兵”。然而,满心欢喜等着丈夫回家的妻子,等来的却是他留队的消息。因为这件事,妻子和李飞时常闹起别扭,甚至想要离婚,一度成了李飞的“心病”。
“他的心理问题也是我们团体辅导时发现的。”谈起李飞的情况,王英男记忆犹新。尽管量表测试都处在正常范围内,可他的“心病”却越来越严重。有些官兵对传统的量表测试存在防御心理,遇到问题时怕引来别人异样的目光,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这也正是官兵对自身心理问题经常后知后觉的主要原因。
“如何尽快发现像李飞这样许许多多渴望被打开的心灵?”王英男总结出来了一个绝招——“玩”。通过小型团体辅导的方式,带着官兵“玩游戏”,顺便“聊会儿天”或者画画,让官兵卸下心理包袱。说话间,王英男拿出了同一名官兵两年前与现在的心理档案,对比后记者发现多了3张表,上面记录着官兵的团体辅导记录、个体咨询记录和骨干访谈记录,王英男谈到,这就是玩出来的新变化。
“画个画就能看出问题?做这个有用?”刚开始王英男组织绘画测试时,一名战友无意间的一句话,竟引起了其他战友的哄堂大笑。在这次绘画过程中,王英男觉察到了修理连战士张龙(化名)的心理变化,决定通过他画的图景内容,为他现场“解画”。
起初张龙显得很烦躁、不配合,王英男慢慢分析其性格特点后才一步步打开他的心扉。原来,大学生士兵张龙入伍前品学兼优,凭借自身努力很快就走上了文书岗位,本以为去年评优秀士兵“十拿九稳”,却因为体能不及格落选,这让一向要强的他受到打击。
针对张龙的情况,王英男采用自我认知疗法进行心理疏导,连队的心理骨干也及时跟进,在日常生活中对张龙不断进行帮扶鼓励。过了一段时间,张龙慢慢恢复了往日的活力,面对荣誉得失也能正确看待,还被评为军事训练进步之星。
几年来,王英男就通过这种“玩”的方式走进官兵内心,为官兵建立起了一份份心理档案,她也成了官兵们非常信赖的“知心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