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在驻训营区执勤。李文越 摄
“制氧站”落户驻训一线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含氧量仅为内地的一半。
有人做过计算,在这里即使站着不动,也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负重20公斤,汽车动力平均要下降20%左右。
某旅领导介绍说,去年10月底,他们组织部队挺进高原,按照任务要求开展了近4个月的野外驻训,人员装备没有出现因高原反应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减效情况。
“除了官兵顽强的战斗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勤保障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该旅领导说。
为保障官兵任务需求,西藏军区各级各类保障单元为所有一线驻训部队、边防哨所及时配备了制氧机、氧气瓶;在边防公路沿途建有“制氧站”,方便过往官兵及时吸氧补充体力。
采访中,记者夜宿海拔4300米的一个驻训营区,“移动营房”内温暖舒适,氧气昼夜供应不断线,各类生活物资保障与营区差别不大。
“现在训练结束回到宿舍,我们都要求官兵及时吸氧,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王延超说,充足的吸氧保障,有效缓解了官兵的高原反应;加之各级科学施训,循序渐进,参训官兵在高海拔训练场上依然生龙活虎……
几个月前,该旅专门对数十名军医进行了专业培训。部队上高原后,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分队,及时为官兵提供诊疗服务,帮助他们度过初上高原的适应期。
“新战士大都是首次上高原驻训,我们从高原防治中心请来专家,讲解高原训练注意事项,让战士们及时掌握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该旅军医王庆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