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肺部重度感染、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立即气管插管接呼吸机……”一位中年医生带领助手们紧张地进行各种操作,仪器的报警声骤响。
这位中年医生,便是该院外科临床部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3个小时的抢救结束后,周飞虎走出病房,取下口罩,擦了把脸上的汗水,又匆匆赶赴一场重要会诊。
“每天都像在打仗。”对周飞虎来说,高强度、快节奏早已是他工作的常态。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周飞虎在工作中。
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
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解放军报记者 郭 晨 特约记者 罗国金 付 凯
仲夏的北京,阳光灿烂,绿意盎然。然而,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内却气氛凝重,一场生死急救正在进行。
“患者肺部重度感染、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立即气管插管接呼吸机……”一位中年医生带领助手们紧张地进行各种操作,仪器的报警声骤响。
这位中年医生,便是该院外科临床部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3个小时的抢救结束后,周飞虎走出病房,取下口罩,擦了把脸上的汗水,又匆匆赶赴一场重要会诊。
“每天都像在打仗。”对周飞虎来说,高强度、快节奏早已是他工作的常态。
重症医学,是横跨内、外、妇、儿多学科的综合重症救治平台。因接收的患者病情复杂危重,重症医学又被业界称为各个专科的“110”。
作为全军重症医学知名专家和科室负责人,周飞虎除了要应对突如其来的抢救和会诊任务,每天还要主持或参与交班、查房、病区管理、科研带教等工作。
“周主任是个能抗压的硬汉子,更是一名睿智的专家。”该科室政治协理员邓冰说,准确把握患者病情变化、科学处理治疗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是周飞虎的拿手绝活。
去年8月,一名患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军官被紧急转入重症医学科病房。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周飞虎检查后眉头紧皱。
血液净化是治疗该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一个关键环节。周飞虎评估后感到,对于这名患者,血滤所采取的传统抗凝办法有极大的出血风险,一旦出现意外,患者可能有性命之忧;如果血滤不及时,同样会使感染恶化,迅速危及患者生命。周飞虎一时陷入两难。
病情危重,时间不等人。周飞虎和同事们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及脏器功能。经过反复权衡,他决定打破常规,采用体外抗凝的新办法,在多次动态调整抗凝方案后,终于避开出血风险对患者进行了血滤。
挑战接踵而至。患者血压不稳定,急需扩容治疗,可扩容又容易加重周身肿胀、心衰,该如何处理?周飞虎顶着压力,不停地思考调整着应对措施,感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重大风险被他和伙伴们一个个化解。一个多月后,通过与其他科室的专家一起努力,他们终于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生命相托,永不言弃。”这句写在重症医学科走廊里的八字箴言,寄托着学界前辈的殷切期望,更是周飞虎团队躬身救治一线、守护患者健康的真实写照。一份统计数据显示,3年来入院的2600余名重症患者,康复率达96%以上。这是一组了不起的数字。
近年来,重症医学专家以其全面的抢救技能和丰富经验,日益成为重大灾害和事故救援中不可或缺的角色。2015年初,周飞虎临危受命,带领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紧急执行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病毒任务。
“蚊蝇成群、疟疾横行……”周飞虎在一篇抗埃日记中记录着当地的工作环境。在与死神搏斗的两个多月里,他和战友们冒着酷热天气、穿着3层厚的防护服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使所在埃博拉病区的救治成功率达70%,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创造了生命奇迹,成功实现医疗队“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唐晟清楚记得,一次周飞虎执行紧急任务后回到科室的样子:眼窝深陷、面容憔悴,简直像变了一个人。“走了这么长时间,我回来看看那几个重病号怎么样了。”周飞虎话没说完,大家拉着他的手哭了。
军人本色,为战当先。“重症医学专注早期救治、现场救治、贴近实战,应当在战创伤救治上有更大作为。”近年来,周飞虎系统总结多年重症救治及援外救援经验,与同事们一起探索出重症感染患者血液净化置换液配方、热射病移动式降温方舱、CRRT血滤机降温系统等一系列战创伤救治新成果。
不久前召开的第十届全军重症医学大会上,身为执行主席的周飞虎围绕战创伤急救作了3场精彩学术报告,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我只是抛砖引玉,专家们分享前沿成果,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走下讲台的周飞虎很快在听众席一角坐下,静静地等待着下一场报告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