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士官军衔不是来"打工",而是来打仗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建伟 赵雷 杨国军责任编辑:杨帆
2018-05-28 04:22

肩上粗细如梁“几道拐”,扛起打赢千钧担

“真没想到,一个普通士官竟然敢挑战高技术难题!”该旅四级军士长、无人机操作技师张卫士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记者。

那年,上级按照作战编组给连队配发无人机装备,“宝贝疙瘩”还没看够,连队干部就发了愁:全连没人懂操作,咋办?

“我来试试!”当时还是连队文书的张卫士主动请缨。无先例、无教材、无“师傅”,咋突破?两个字:研究!

那段时间,“说明书”成了张卫士的“口袋书”。为了体验实际操作,他自购简易无人机进行“试飞”。有人说张卫士走火入魔了——就连给儿子买的玩具,也全都是各类无人机模型。

为掌握先进的无人机设计理论,张卫士利用休假时间跑到科研院所当“临时工”,他的钻劲感动了专家。一位专家感叹地说:“搞科研不论身份,这个小伙子肯定能有出息。”

2013年,“全军装甲车载无人机教学成果”比武擂响战鼓。进入决赛的10名选手中,有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有在教学岗位几十年的“老资格”。然而,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士官张卫士操作无人机刷新纪录,成了“黑马”!

痛失金牌的人不断追问:这半路杀出的张卫士,以前咋没听说过啊?现场专家评委感叹:他的技术水平在全军也极为罕见!自此,张卫士名声大噪。

“这样的人才,你们有多少,我们要多少。”有个军工厂领导闻讯赶到部队“求贤”。部队领导笑着拒绝:这样的“士官专家”,不仅装备工厂想要,技术院校想要,未来战场更需要。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小岗位连着打赢大事业,小士官也能干出大作为。”旅参谋长吴月超感慨地说,战斗力建设就好比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个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节点,再先进的装备都要由士兵去操作,再好的战略战术都要靠士兵去实现。

粗细如梁“几道拐”,扛起打赢千钧担。记者采访中发现,该旅像张卫士这样有“几把刷子”的士官大有人在。

2016年6月,该旅为驻华武官演示军事课目。一位手持摄像机的驻华武官,把镜头对准了乘车射击课目演示现场。

百米外,一名士官利用地形,连续变换战术动作,抵近一辆装甲车后,几步便从装甲车顶部驾驶窗钻进车内。车辆启动、加速,越过沟坎后,在车辆自驾的情况下,这名战士下车对百米外的目标进行射击,然后再登车驾驶……

看得入了神,这名驻华武官竟然忘记了转动手中摄像机的镜头。“中国士官了不起!”与他同行的30余名驻华武官得知这名士官的名字叫张真强,用不太地道的汉语连声称赞:张真强,真强!

该旅指挥通信连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趣事:一次通信专业理论考核,一道题为“通信电台短波调制解调器不工作怎么办?”其中一份试卷上竟然写着:找中士王子健。

“这个‘答案’貌似搞笑,却足以证明士官在战斗力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该旅旅长耿大勇掂着手中的《全旅士官人才花名册》说:“抓部队训练,士官人才犹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