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力量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昙花一现,它已枝繁叶茂犹如榕树一般,深深扎根在思想的锋端和实践的沃土之上。
1996年,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中译本出版,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思考。而彼时中国,互联网初露峥嵘,“上网冲浪”、“论坛发帖”还只是年轻人张扬个性、释放激情的一种生活方式。网速慢、不稳定、常掉线,也成为那个时代留给“网虫们”最经典的记忆痛点。
尼葛洛庞帝的著作《数字化生存》。这本书的流行和传播对20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料图)
两年之后,“数字地球”概念应运而生。不久,随着“数字地球”不断升温,“数字社会”“数字城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名词也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然而,这是一场完全颠覆以往任何变革规律的新兴革命。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不同,它第一次为思想与技术提供了真正同台角力的机会。正如当电脑与电脑之间刚刚从“三吋盘”存储拷贝关系延伸到细细的一条网线,谁又能真正预知“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2000年3月18日,在第三届国际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及应用展览会上,家庭上网成为焦点。(资料图)
时间进入2000年。刚从国外归来仅一年多的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钦敏的一则“建设数字福建”建言,引起了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高度关注。在批示中,习近平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和顶层设计,亲自担任“数字福建”领导小组组长,规划了全面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福建发展蓝图。
“数字福建”由此而生,并因此走上了时代的快车道。
王钦敏接受采访。(来源:福建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