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2017年,中国发展进程踏上一个重要节点——
从党的十八大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年进程已经过半;
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迈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程也刚好过半。
舟至中流,击楫勇进。
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中国必须在前进的道路上集聚新的发展动能。
“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
从一次会议到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要到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是必谈的话题。
今年,在讲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时,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求上海“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这是寄予上海的厚望,更是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作出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创新驱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同样提出了这个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用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8个字。他说,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与广东、上海这样的改革开放排头兵相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结构调整之痛。
五次全国两会,四下东北三省代表团。东北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辽宁代表团、在吉林代表团、在黑龙江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