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推出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特刊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张硕
2017-07-10 03:35
井冈山会师

发动农民搞土地革命成为建军基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举起的红旗,很快得到众多地区响应,正如毛泽东诗词中描绘的场景: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土地问题。共产党人领导的军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重要的是解决占人口大多数的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并把握好土地政策,这也是建立根据地、动员参军和建立红军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军衔时有1000多位身经百战的老战士被授予将军,他们绝大多数是土地革命时参加红军的农民。首批将军们的籍贯很多集中于几个“将军县”,如红安、兴国、平江、麻城、金寨等县,这些地方都是彻底实行了土地革命的地方。 

井冈山斗争期间,共产党人分配土地还缺乏经验,受苏俄革命实行“土地国有”制的影响,没收地主的田地后属于苏维埃政府公有,只交农民耕种,这就不能充分调动当地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1929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突围到达了江西南部兴国县。毛泽东通过总结此前的经验教训并进行社会调查,制定了一部《兴国土地法》。这部土地法有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打破苏俄模式,没收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后给予所有权并允许自由买卖,承认农民的土地私有。农民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参军、参战、保家、保田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 

《兴国土地法》解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兴国县成了毛泽东表扬的“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苏区模范县。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有8万人参加红军。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时,8万红军中有2.7万是兴国县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只有2000人,相当于每长征一里就损失一名兴国人。 

在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后,毛泽东又在主持古田会议时确定了政治建军的原则,从此红军有了一套养兵、训兵、带兵、用兵的全新方式,终于建立起一支虽以农民为主体,却由无产阶级领导(通过共产党)的新型革命军队。土地革命,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三者相加就构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内容。 

通过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建军和进行革命战争的实践,一支有着坚定的政治信念,为着民族解放、阶级解放而英勇奋斗的钢铁队伍就此锻造而成。在随后万里长征的道路上,这支队伍历经艰难险阻而毫不动摇,并一直走向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目标。

军史顾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 彭玉龙 李 赟

本版油画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