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力量走出去,通常是大国国力和军力自然延伸的结果。当前,随着国际环境的发展演变,人类社会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命运共同体”特征。面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对负责任的大国来说,理应在维护自身利益和承担国际义务之间寻求合理平衡,勇于作为、善于作为。
用兵之法 全胜为上
——世界大国“军事力量走出去”的历史思考
■刘万侠
军事力量作为国之重器,其使用历来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复杂性和敏感性。从历史上看,世界大国在军事力量走出去过程中,虽然对一些复杂敏感问题有相应的预判和准备,但在实践中仍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的一些教训很值得研究汲取。
战略动机:应注重利益包容而不是利益独霸
从历史上看,大国军事力量走出去,往往呈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有的与履行国际责任联在一起,有的则具有扩张侵略或者武力威慑性质。在军事力量走出去过程中,尽管都会竭力寻求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借口,但实际上,军事行动的背后,往往都有维护国家利益动机。正如战争可以区分为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一样,我们也需要把军事力量走出去这种军事行动,在性质上区分开来。
1991年,美国出兵海湾地区,表面上是为了制止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但其真正目的在于填补中东力量真空、取得对该地区战略能源的控制权。法国、英国之所以甘当利比亚战争的急先锋,其根本原因在于建立“驯服”于西方的利比亚政府并保证该地区能源通道的畅通。这些军事行动虽然号称是人道主义干预行动,但往往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人道主义灾难,甚至引发更具持续性的动荡和骚乱。
当前,随着国际环境的发展演变,人类社会呈现越来越强的“命运共同体”特征,面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面对地区性的冲突和动荡以及由此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尤其是大国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切实从地区以及当事国的持久稳定和民众的福祉出发,共同寻求危机的解决之道。对负责任的大国来说,理应在维护自身利益和承担国际义务之间寻求合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