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1部队使用的注射器。
没有带入坟墓的秘密
几乎就在鲍威尔埋头于美国档案馆寻找731部队相关资料的同时,在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森村诚一开始了对731部队老兵的寻访。
据森村诚一回忆,他当时正准备创作一部名为“死器”的小说,小说的时代背景选在二战期间,因而在素材准备过程中走访了大量日军老兵。在这个过程中,他偶然得知了侵华日军中的秘密部队——731。
对二战史和日本军史都有相当了解的森村诚一很意外,这个部队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进一步采访了解到的情况,让他更为震惊。
731部队本部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区,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细菌战研究和生产基地。除本部外,731部队还有数个细菌部队分支,分布在中国各地。
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参与其中的人员为数众多。在战败之后的数十年中,731部队的参与者多已回到日本生活。日本其它军队的成员,总会有人出于不同心态回忆战争的历史、从军的经历,却唯独731部队,鲜有人对外界透露自己的这段历史。那些日本老兵们似乎都把自己在中国的这段经历从个人履历上抹去了。
直到森村诚一逐个找到他们,才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其中的原委。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前几日,731部队收到撤离指令。
关东军司令部参谋朝枝繁春回忆说,他飞往新京(今长春),在军用机场的一座机库里与石井四郎交谈了1小时左右,并传达了军部的详细指示:731部队全体解散,部队成员尽早返回日本本土,所有证据物品都必须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一个携带5吨炸药的工兵中队调归石井四郎指挥,必须将所有的设施炸毁;本部内的“丸太”(俘虏),必须加以处理,再放锅炉内焚烧,然后将其骨灰等投入松花江冲走;53名具有博士头衔的军医,必须用军用飞机直接运回日本本土。
石井四郎听完命令就要回去时,忽地停下脚步,转过头来不甘心地追问朝枝:“研究资料也不能带回去吗?”
“不,不能带回去!”朝枝当即拒绝了。
随后,石井四郎赶回哈尔滨,向731部队下达了撤退命令。
根据很多日本老兵的回忆,撤退的时候除了执行来自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石井四郎还自己下达了三条军令,一是不能讲自己在731部队的经历,二是回国后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三是不能互相联系。很多人还一致还原了石井四郎言辞激烈的话:“731部队的秘密要带入坟墓!”
《侵华日军731部队细菌战资料选编》主编、原东北地方史研究室主任王希亮告诉记者:“这三条军令相当于‘封口令’,此外,大部分731部队成员在回到日本以后都得到了一些经济补偿,大多数人选择一生缄默,甚至家人都不知道他的这段不光彩的履历。”
森村诚一因为小说创作,意外地窥见了这支部队的内幕,他一个个走访731部队的成员。很多人打破了“封口令”,那些回忆,在森村诚一的笔下还原出了731部队的真实历史。
森村诚一放弃了写小说的计划——那些731部队老兵讲述的恐怖历史,比小说家的想象、加工更令人震撼。他把听到、看到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写下来,用纪实的方式完成了报告文学《恶魔的饱食》。这也是第一部比较完整讲述731部队历史的公开出版物。
《恶魔的饱食》1981年11月在日本出版,300万册一销而空,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此书出版后,日本右翼一度视森村诚一为眼中钉。一些人曾劝森村诚一不必冒政治风险,不要招惹是非,但是森村诚一却对所谓的“危险”丝毫不惧怕。此后,他又在日本国内、美国和中国做了进一步的深入采访,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删改和补充,由日本角川文库出版了三卷本的新版《恶魔的饱食——日本细菌战部队揭秘》,这三卷本后来译成中文,进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中。
《恶魔的饱食》一书的出版,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了中、日两国研究731部队的热潮。
从日本方面来说,731部队参与者仍有很多人在世,他们是最重要的731部队见证人。在日本民间舆论的影响下,许多老兵在良心的谴责下开始突破“封口令”,日本学者获得了一批珍贵的老兵口述史料和民间史料。
除了这样的参与者回忆,还有大量731部队时期的文书、档案等资料在日本被陆续发现。尽管当初日本军方下令销毁731部队的所有证据,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严格执行了这条命令,包括下达命令的石井四郎本人。他在炸毁731部队基地设施的同时,把8000张细菌战试验解剖病理观察玻片和幻灯片偷偷带回了日本,这成了他后来换取逃脱审判的筹码。
1983年,731部队在中国做人体试验的两份“实验报告”在旧书摊上被发现;1986年,731部队《关于冻伤的试验报告》被发现,此外还有一些参与者的日记在日本国内被陆续公开,比如《井本日记》《金原摘录》《真田日记》等。
虽然日本学者对731部队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但是王希亮认为,应该还有大量的秘密材料没有被日本政府公开。能够站出来讲述当年历史的老兵,多数属于731部队的下层士兵,他们真正接触到的731部队核心机密并不多。
在中国,除了平房区那片被炸成瓦砾的废墟,很难再找到731部队的直接物证,但是,一个见证731部队历史的特殊证人群体进入了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