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反法武装斗争赢得独立,随即面临法籍医生几乎全部撤走、国民缺医少药的困难境地。阿尔及利亚遂向世界求救。中国政府从两条渠道得到呼救信号:国际红十字会吁求国际社会紧急救援,阿卫生部长请求中国提供医疗援助。1963年1月,中国第一个向世界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开创了共和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这一年,中国向阿派出3支医疗队。援阿医疗队后来主要由湖北负责。至2006年,湖北向阿尔及利亚和莱索托派遣医疗队员3000余人次。上世纪60年代,中国还先后向桑给巴尔(江苏,1964)、老挝(云南,1964)、索马里(吉林,1965)、也门(辽宁,1966)、刚果(布)(天津,1967)、马里(浙江,1968)、坦噶尼喀(山东,1968)、毛里塔尼亚(黑龙江,1968)、越南(云南,1968)和几内亚(北京,1968)派出医疗队。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1963年12月访阿时会见了医疗队。周总理指示:“你们要更好地工作,把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健康当作中国人民的健康一样对待……你们要学习发扬白求恩精神”。援外医疗队为中外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1970年代,援外医疗队数量大增。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中国医疗队的名声在非洲传开,一些国家纷纷要求中国提供医疗援助;中国与新独立的25个非洲国家建交,1960年代与中国断交的7个国家——扎伊尔即今刚果(金)、布隆迪、中非、贝宁、加纳、肯尼亚、突尼斯同中国复交,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达44个;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支持下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表达互相支持和感激之情,中国加大了对外援助力度。1971年-1978年因此被称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急剧增长阶段”。1970年,中国向也门民主共和国(安徽)派出医疗队。1971年,中国医疗队抵达苏丹(陕西)和赤道几内亚(广东)。中国分别于1973年向塞拉利昂(湖南)、突尼斯(江西)、扎伊尔(河北)、阿尔巴尼亚(辽宁)和1974年向埃塞俄比亚(河南)、多哥(上海)派出医疗队。1975年援外医疗队的派遣新增5国:喀麦隆(上海)、柬埔寨(山西)、塞内加尔(福建)、马达加斯加(甘肃)和摩洛哥(上海)。中国医疗队于1976年抵达尼日尔(广西)、莫桑比克(四川)、圣多美—普林西比(黑龙江)、上沃尔特(北京)、几内亚比绍(贵州)和科威特(辽宁),于1977年抵达加蓬(天津)和冈比亚(广东),1978年抵达贝宁(宁夏)、赞比亚(河南)、中非(浙江)、乍得(江西)、叙利亚(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和伊朗(江苏)。70年代,中国中断了与一些国家的医疗合作,包括越南(1971)、老挝(1974)、阿尔巴尼亚(1974),以及喀麦隆、埃塞俄比亚、乍得和伊朗(均为1979年)。
80年代,中国向博茨瓦纳(福建,1981)、吉布提(山西,1981)、阿联酋(四川,1981)、卢旺达(内蒙古,1982)、津巴布韦(湖南,1983)、乌干达(云南,1983)、利比亚(北京,1983)、佛得角(黑龙江,1984)、利比里亚(黑龙江,1984)、马耳他(江苏,1984)、萨摩亚(安徽,1986)、布隆迪(广西,1987)和塞舌尔(广西,1987)等国派出了医疗队。
1994年,援外医疗队抵达圭亚那,这是中国首次向拉美派出医疗队。中国还向纳米比亚(浙江,1996)、科摩罗(广西,1996)、莱索托(湖北,1997)、厄立特里亚(河南,1997)和尼泊尔(河北,1999)派遣了医疗队。21世纪以来,中国向巴布亚新几内亚(重庆,2005)和马拉维(陕西,2008)派遣了医疗队。当然,中国也在特殊情况下对外进行医疗援助,如在海啸期间向泰国、印尼和斯里兰卡以及在巴基斯坦和缅甸地震时派出救灾医疗队;中国还向刚果(金)(2003)和黎巴嫩(2007)派出维和医疗队。此外,内蒙还向蒙古国派出了援外医疗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