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房子,白墙皮
一把大勺调百味
三口锅灶下汤米
春来秋往,岁赶岁
炊事班里别有滋味

在战略支援部队某部炊事班
就有这样一个热爱本职
兢兢业业的炊事员群体
他们起早贪黑、不辞辛苦
在锅碗瓢盆中奏出了华美乐章
今天我们走进这个平凡的群体
了解一年四季中炊事班官兵的故事——
春
“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天终于来了。
潘雪松长舒了一口气,冬天时蔬少,菜品调剂是大难题,可费了他不少心思。好在春天来了,万物生发,各色菜品也多了起来。
厨房的案台上放了四块菜板,又圆又厚,每天光在这里切的蔬菜就有 500 来斤。切了之后还要洗,虽说天地回暖,可三月里的阳春水依旧冻手。

春风吹绿了大地,也吹裂了炊事班在冬天的冷水里泡满冻疮的手,从手指尖到手背大小不一的青紫色,又痒又痛。班长给大家发了凡士林,炊事员们却只有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才抹一抹,炊事员张鑫林解释道:“白天手上的活儿停不下来,手上抹了粘到菜里反而不好。”

晚饭时间,炊事员林元嵩高兴坏了。经过多次“试验”,他的番茄炒蛋终于“研制”成功。从前在家里米饭都没有煮过的他,不想来部队竟成了“掌勺大厨”。可“大厨”也有犯“囧”的时候,前几次的番茄炒蛋要么咸了、要么甜了,今天终于听见有人夸番茄炒蛋不错,他心情可不一般:“我们炊事员最高兴的就是自己做的菜得到官兵的认可!”
开心劲儿还没过,新的活儿又来了,阵地上有官兵加班,要送加班饭。林元嵩又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