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精神”为指引,打造国际合作典范特约专家

来源:央视网作者:梁亚滨责任编辑:杨凡凡
2019-06-16 12:52

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呼吁:“成员国以‘上海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领导人共识,促进各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为此,他提出上海合作组织要“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和包容互鉴的典范。

团结互信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存在基础。它的出现以实践证明了亚洲国家和人民能够在团结互信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集体安全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是迄今唯一在中国境内成立、以中国城市命名、总部设在中国境内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成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的重要建设性力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习主席所强调的“始终遵循‘上海精神’、不断加强团结互信。”在当前国际政治呈现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大背景下,多个国际组织的运转面临严峻挑战,上海合作组织这种基于团结互信的国际组织弥足珍贵,正在成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上团结互信的典范。

安危共担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内容。习主席指出:“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着眼共同安全命运,开展务实高效安全合作,确保了本地区安全稳定大局。当前,面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严峻威胁,各方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联手应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和良性运转有力且有效地维护了亚洲地区、特别是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昌盛。但是,区域性安全挑战并未彻底消除,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国际政治结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文明冲突等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也越发严峻,迫切需要国际性、制度性变量进行干预。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时代,安全挑战不可能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和地区,所以必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有可能有效应对。

互利共赢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目标。在长期的合作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打击“三股势力”和去极端化等安全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为功能主义的外溢效应奠定了坚实基础,逐渐从安全领域扩展到经济和人文领域,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彼此的合作与交流。习主席指出:“本地区拥有资源禀赋丰富、市场规模巨大、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发展动力十足,合作前景广阔。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地区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在这个基础上,“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一定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造福于各国人民。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已经确立起以安全、经济、人文为重点合作领域的“三个支柱”体系,正在事实上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包容互鉴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精神内涵。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在讨论国际关系时,往往偏执于结盟、文明冲突、安全困境等冲突性视角。西方的视角无疑更容易导致更多的信任缺失和潜在冲突。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存在诸多不同民族、文化、宗教。所以,为了实现团结互信、安危并担和互利共赢,打破文明冲突和安全困境的藩篱,我们必须采用新视角、新观念和新路径。习主席强调:“我们要珍惜本地区文明多样性这一宝贵财富,摒弃文明冲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各国人民世代友好、共同发展进步注入持久动力。”换句话说,将可能导致冲突的文明差异和利益争夺变为相得益彰和团结合作的积极因素。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和发展让我们在面临挑战时能够更多一分自信和从容,坚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将以更快的速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扩展。为此,让我们积极响应习主席发出的号召:秉持“上海精神”,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共同创造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梁亚滨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