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国防动员呈现新景观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肖志军 龙礼彬责任编辑:张曦晛2015-07-20 16:05

和抗日老战士一起感受今昔变化

江西吉安:国防动员呈现新景观

■肖志军 本报特约记者 龙礼彬

陈学文,抗战老八路,建国后曾担任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武部第一任部长,长期在军分区系统工作,年近90岁的他见证了革命老区的国防动员建设与发展。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江西省吉安市国动委邀请陈老参观感受吉安市国防动员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人防设施——

从钻山林到构建安全的防空疏散基地

“5、4……1,启动!”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操作员立即启动按钮,瞬时,“呜…呜…呜…”的警报轰鸣响彻云天。

荧屏闪烁,指令频传,各人防疏散基地大门顿时开启,市民们在引导员的指挥下紧张有序地进行疏散,一场防空演练在吉安市人防指挥中心悄然上演。

坐在轮椅上观摩的陈老更是激动万分。他回忆说,抗战时期,哪有什么人防设施,为躲避敌机轰炸,只要一听到轰鸣声,村民们往山林里钻,虽然有茂密的树林作为屏障,但也随时面临炸弹引燃树木被大火吞没的危险。

吉安市人防办负责人告诉陈老,近年来,他们认真落实城市规划中人防专项规划要求,把人口疏散基地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积极开展重要经济目标伪装防护工作。发挥人防设施设备优势,为战时防空和应急处突提供有力支持。

在人防办的邀请下,记者一行来到该市光明小区的疏散基地,此时室外烈日炎炎,室内却清新凉爽,宽畅明亮的人防设施内有指挥所、通讯网络中心、健身房和娱乐室,各种设施配套,功能齐全。

交通战备——

从小推车保障到推进水陆空远程立体投送

5月中下旬,吉安市境内连降暴雨,该县天河镇华丰村一座进村桥被洪水冲毁,200名村民无法出行,村民面临断水、断粮和断电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该县国动委闻令而动,向灾区投送储备物资。瞬时,车辆保障分队、舟艇分队和无人机分队通过水、陆、空满载粮食、矿泉水、发电机组等急需物资向灾区投送,30分钟后,灾区灯火通明、食物发到村民手中。几乎是同时,3台挖掘机和2台推土机开赴被毁路段实施抢修,两小时后,一座牢固的钢架桥静卧在被毁路桥旁,打通了受灾村庄连接外面的唯一通道。

“真快!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陈学文告诉记者,战争时期,为支持部队打胜仗,老区人民积极拥军支前,自发地为部队送粮食、运弹药,由于交通落后,大家只能肩扛手抬,脚下走的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百多斤的粮食和弹药压在肩上,累得大家喘不过气来,有的老乡还将家里的宝贝——小推车拿了出来,帮助部队运弹药,即使这样,效率也十分低。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吉安市交通建设高速发展,为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建设纳入国防需求,该市交战部门在新建铁路、高速公路、重要桥梁、隧道、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落实国防需求,着力解决大型装备的运输和装卸问题。完善主要港口设施,增强滚装功能和吊装能力。搞好民用运力预征预储,把民用运力潜力管理纳入交通工具注册、统计和审验统一管理,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标准兼容。

经济动员——

从捐土布粗粮到征用高科技通用装备

7月8日上午9时30分,吉安市泰和机场。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一时间,车轮滚滚,铁流急驰。

记者现场看到,装载车、挖掘机、通讯指挥车马达轰鸣,铁流滚过尘烟弥漫,一场经济动员演练正在上演。

“最后一粒粮食作军粮,最后一尺土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采访中,陈学文告诉记者,抗战时期,只要家中还残存一粒粮食和一尺土布,乡亲们都无私地捐给部队,自己却在家里吃红薯拌野菜,穿破布烂袄。即使如此,物资储备依然匮乏,如何让抗日将士填饱肚子是个大难题。

如今这已不是什么难题了,吉安市国动委负责人刘连根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按照“军地结合、政府为主”的原则,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统一保障,把应急储备、国防动员储备与国家战略储备融为一体,调动社会力量储备军民通用的物资、原材料及生产能力。

他们合理规划物资储备结构布局,将重要物资储备向赣江沿线和重要交通干线集中,向城区和应急处突任务较重的地区集中。同时,还建立了重要战备物资监测网络、预警系统和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并落实了预征预储机制和补偿办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