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是广水历史上文光四射的时代。先后从这里走出了状元王世则、郑獬和人称“兄弟状元”的宋庠、宋祁。应山被时人称为“状元之乡”,名噪天下。康熙《应山县志》载:“永阳宋时科第最盛,蜚声今古。”从此,应山人更加注重地方教化,其尚文兴教之俗,绵延千年,文风日盛。
王世则 桂林人,入籍应山,宋太平天国八年(983)登进士第一(状元)。太宗临金明池,宴世则等于琼林苑,进士赐宴自此始。淳化初以右正言出使交州。还朝时,条陈事迹及山川形势,进直史馆。因伏阙请立许王为储贰受谪,后徙知永州。据历代《应山县志》载,王为应山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状元,故居在治西四十里之龙图湾。
郑獬 (1022-1072)字毅夫,居应北九十里之状元畈。宋皇祐五年(1053)登进士第一。初任陈州通判,后入朝进集贤院,修《起居注》。英宗即位,修建永昭山陵,他上书请求节俭爱民,损减其工程,意见被采纳。后出任荆南知府。神宗初,授翰林学士。因与王安石政意不合,降为侍读学士,又贬为杭州知州,后迁任青州知州,便称病调任闲职,为提举。其诗风爽辣明白,不做作,不装饰,有些作品比较同情贫苦人民。著有《郧溪集》五十卷。其所作《黄州重建门记》自题为“右司谏知荆南军府事应山郑獬记”。卒年51岁,家贫子幼,其棺柩存放僧舍10余年,后葬于大洪山西白龙池状元塔侧。
宋庠(996-1066)字公序,初名郊,改名庠。宋庠为北宋大臣,文学家。乡、会、殿三试皆第一,史称“连中三元”。仁宗天圣二年(1024)登进士第一,擢大理评事。仁宗诏为翰林学士。宝元二年(1039)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庆历八年(1048)出知扬州、郑州,复诏为参知政事。继任工部尚书,充枢密使,封莒国公。后迁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英宗即位,移镇武军,改封郑国公。生平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其著作有《纪年通谱》12卷,《元宪集》36卷。康熙《应山县志》中《乡贤》有传。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天圣二年(1024)举进士第一,奏名时被改至第十。仕复州(今湖北天门)军事推官,迁工部员外郎,修《起居注》。时值陕西用兵,国库经费短缺,上疏请去三冗,节三费,专备边屯。后为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庆历元年(1041)任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合修《新唐书》。旋出知亳州,迁升左丞,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此后十余年,出入内外,常以史稿自随。祁以文学名世,其《玉春楼》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名句,世称“红杏尚书”,谥号景文。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辑有《宋景文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