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家都爱听这个女兵讲理论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陈金玲责任编辑:乔梦
2018-04-08 03:10

谁的青春不曾跌倒!谁的青春不曾有过失败!越是艰难越向前,只为当兵就要当好兵。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士兵面孔”版,我们带来了几个18岁的故事,在编者按的部分,我们选择搭配了一张第80集团军某旅战士陈金玲的照片,编者特意找出了《解放军报》于2017年11月28日刊登的文章《大学生女兵陈金玲魅力开讲》,带您认识这位不同寻常的姑娘。

 
“18岁,使命是我奋力投出的手榴弹,划出人生壮美的弧线。”陈金玲(第80集团军某旅)
 

大学生女兵陈金玲

魅力开讲

■郝欣欣

“看到我站在这,战友们心里肯定想,怎么又是她。对,就是我,那个学政治教育的女兵。”胸前别着一枚亮闪闪的“训练标兵”徽章,潇洒利落地登台,轻松随性又略带“自嘲”的开场白,让台下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她身上。

这个长相甜美的女兵叫陈金玲,是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的一名新兵。新兵连92名女兵,有90人来自地方大学,像她这样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独一个。

午后的天空湛蓝,阳光正暖。新兵们都坐得板正,竖着耳朵听台上的陈金玲侃侃而谈。

“接到宣讲十九大精神的任务,我原想长篇大论。但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得更深刻,这个信手拈来。”从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爷爷,讲到自己大一时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经历,初次走上部队讲台的陈金玲毫不怯场,战友们听得入了神。

陈金玲的“能耐”不是“盖”的,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她自然有些理论底子。高中学习文科,考入大学后读过马列原著、熟背《共产党宣言》,喜爱读哲学类书籍,别人不愿看的枯燥理论,在她那里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几天前,新兵连组织阶段考核,算不上“力量型选手”的陈金玲在手榴弹投掷中投出26米的成绩,力压群芳。训练总结会上,连队让她做经验交流。

“在座的战友高手很多,这里谈动作要领,那是班门弄斧。从唯物辩证法看,我的秘诀只有8个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陈金玲看来,理论虽然不是实践,但是能教会人认识问题的方法。她手榴弹投掷取得第一名,只因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动作技巧,但未必适合所有人。

正是这次带着“普遍真理”的经验交流,让陈金玲在新兵连迅速“蹿红”,指导员秦洋在心里暗自嘀咕:“好家伙,这分明就是半个指导员!”

陈金玲图片摄影:张月光

一次连队组织战术训练,陈金玲同班战友吕爽在低桩网下爬得火急火燎,衣服被铁丝反复勾住,等她灰头土脸钻出来后,一屁股坐在地上。看着被磨破的双手,她悄悄地抹眼泪。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刚入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也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看到吕爽情绪不高,陈金玲主动凑了上来。她一本正经的表情搭上富有“魔性”的语气,立马让吕爽破涕为笑。

陈金玲这份乐观和爽朗,其实源自她特殊的成长经历。很少有人知道她从小父母离异,母亲出走,父亲在她上高中时去世,姑姑一家成了她的依靠。虽然失去了至亲,但陈金玲从未消沉。喜好中国古典哲学的姑父和姑姑带给她良好的家教,让她渐渐对思想哲学产生了兴趣,也塑造了坚强从容的性格。很多人不喜欢看似抽象难懂的思想哲学,陈金玲却从中“嗅”到指导人生的闪光价值。

“请战友闭上眼,用10秒钟想想自己的梦想。那边几个战友,看到你们表情这么平淡,让我感到很尴尬。要是你们还没听够,我再来唠唠新时代的兵……”

宣讲最后,陈金玲再次用她诙谐幽默的语言逗翻全场。这时,她的新兵班长高佩远远地向她比划着什么。“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陈金玲心领神会,举起双手打拍子起唱。

心声:奋斗的青春最美

■陈金玲

从小我就向往军营,我愿用所学所思所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奋斗中绽放最美青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