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敌后去,把钢刀插进敌胸膛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古琳晖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7-26 10:42

八路军深入冀东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图为八路军拂晓抢渡滦河。

整顿作风、求真务实、清正廉洁

好作风是争取民心和提高战斗力的传家法宝

斯诺曾亲眼目睹:毛泽东的全部家当仅仅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之物,周恩来和士兵一样睡着草席土炕,朱德用着马尾制作的牙刷,彭德怀穿着用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我党我军高级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凝聚着好作风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一位外国记者曾记录下这样一组镜头:国民党军队将抓来的壮丁用绳子牵着、用枪指着,生怕壮丁逃跑。而在根据地,父送子当兵、妻送夫从军的热烈景象却司空见惯。山西武乡县,这个抗战时只有14万人口的小县,竟有1.4万余人参加了八路军。

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为什么根据地人民有如此高的觉悟和不懈的斗志?为什么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能够长期在极端艰苦的抗战中日益发展壮大?答案都能从抗日根据地的优良作风中找到。日本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参谋朝枝在回忆录中写道:“在中共地区内的居民……一致同八路军合作。”

从“豆选”到“三三制”,从“减租减息”到“精兵简政”,从“整风运动”到“大生产运动”,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所提出的政策主张,以及党员干部和官兵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落实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形成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人民军队与群众的鱼水关系。难怪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从国共两顿饭的差别中感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历史长河中,时时上演着大国兴衰、朝代更迭的活剧,无论剧情怎样纷繁复杂,都有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人心向背最终决定国家、民族、政党、军队的生死存亡,而执政集团的作风又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更需要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破解时代难题,用强军目标引领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强军梦托举中国梦。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系副主任、教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