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医院郑庆亦:在烧伤的“沙漠”上植“新绿”

来源:解放军第175医院作者:刘永瑜责任编辑:马依
2016-07-19 11:18

从“3人救治小组”到“全军烧伤中心”

在第175医院,郑庆亦是个敢吃螃蟹的人。在他的带领下,烧伤科由“白手起家”的3人小组、6张病床,一步步发展到拥有50名医务人员、60张病床、年收治量1000多名患者的全军烧伤中心,奏响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强音。科室现已建成东部战区及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集烧伤、整形、康复为一体的治疗中心。

一路走来,郑庆亦真是“蛮拼的”。

1985年,郑庆亦受医院委派赴解放军第304医院学习烧伤专业技术。临行前,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饱学而归,绝不辜负组织重托。师从国内知名烧伤专家盛志勇院士和郭振荣教授,他如同上足劲的发条,白天跟着老师临床实习,晚上捧起教材逐字逐句理解记忆。周末,他又一头扎进图书馆。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除了一次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和瞻仰毛主席遗容外,他再没出过院门。

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劲,换回了实打实的本领,一回到医院他就能独当一面。

为群众义诊

1986年9月7日,龙岩地区发生一起车辆事故, 30多名乘客被烧伤,其中有一名86%大面积烧伤病人,情况十分危重。他决心采用所学的“早期切痂植皮术”,为了对患者行双下肢切痂、异体皮覆盖自体皮嵌入术,他从凌晨六点开始,在一只60斤重的小猪身上取皮,削制成纸一样的薄片,然后为患者进行双下肢切痂,将打洞的异体猪皮一一覆盖,用了十多个小时。经过3个月的精心救治,患者痊愈出院。当地政府专门给医院寄来感谢信,郑庆亦年底荣立了三等功。

1990年12月28日,漳浦发生汽车爆炸事故,一次送来16名严重烧伤伤员,经过近3个月的不懈救治,伤员全部治愈。他又相继成功救治了漳州糖厂、罐头厂、漂染厂、水泥厂等成批严重烧伤伤员。

2002年“1·4”漳州圆山火灾事件,有25名救火官兵严重烧伤,郑庆亦带领团队经过三个多月的救治,无一例分流,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受到原总部和原军区的表彰,为此,第175医院荣立集体二等功,他个人也荣立二等功,“第175医院能治危重烧伤”被群众口口相传。

除了漳州和周边地区如泉州、厦门、龙岩等地,甚至江西、广东的烧伤患者也慕名前来第175医院求医,郑庆亦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烧伤专家,被当地群众誉为“闽南第一烧”。他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991年建立原南京军区、福建省首家皮库;在省内最早开展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最早引进烧伤流体悬浮床等,软硬件快速提升。2008年升级为“全军烧伤中心”,烧伤科成为第175医院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为患者检查

现在烧伤科每年收治烧伤病人1000多名,其中严重烧伤患者达300多名。从自体皮移植到微粒皮移植,再到先进技术“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他不断将各种高新技术应用到临床当中,科室危重烧伤救治成功率居国内领先水平。在烧伤及整形临床救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成批严重烧伤、大面积烧伤、小儿烧伤、电烧伤及烧伤后期的整复有较深造诣,临床救治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参加大批量伤员救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