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刘彦,解放军第306医院口腔医院。
人体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大涎腺,还有分布于唇、颊、腭及舌等处粘膜中的小涎腺。由上述涎腺分泌的混合液称作唾液。老百姓俗称“口水”,在古代它被称为“金津玉液”。
为什么唾液可以止渴呢?这是因为唾液中有99.4%的成分是水,固体物质只占0.6%(其中有机物约占0.4%,无机物约占0.2%)。唾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唾液中的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氯化物、碳酸氢盐和无机磷酸盐等。唾液中还可混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白细胞和龈沟液等。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和温度等口腔粘膜神经感受器直接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性的,属于先天性的。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的环境等通过视、听、嗅觉刺激也能引起唾液分泌,这种属于条件反射性的分泌,条件反射性反映是后天所获得的。“望梅止渴”就是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典型例证。
不要小看唾液,它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成年人每昼夜间可分泌1000—1500毫升唾液,这对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唾液的十大功能:
1、消化作用
唾液内含有多种酶,其中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成分如淀粉等进行分解,使之易于消化吸收。
2、溶媒作用
作为食物的溶剂或载体,使之弥散并与味蕾接触而感知味道。
3、保护和润滑作用
唾液中粘蛋白吸附口腔粘膜表面形成的薄层粘弹性膜,有保护组织对抗脱水、阻止外源性刺激物进入粘膜内的作用,润滑唇、颊、舌等口腔粘膜,使咀嚼、吞咽、言语等运动自由顺畅。
4、清洁作用
唾液能机械性地冲洗口腔粘膜和牙齿,将附着其上的食物碎屑及细菌冲掉,维护口腔清洁。
5、杀菌和抗菌作用
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等物质能阻止来自空气或水中的多种细菌生长,含有的其他抗菌因子如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等物质能阻止细菌的附着,抑制其生长,甚至对某些细菌有杀灭作用。
6、稀释和缓冲作用
唾液与进入口腔的物质混合,在浓度方面起稀释作用,在温度方面起缓冲作用。唾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氢盐,该碳酸氢盐在口腔内或咽下后都有缓冲剂的作用,从而对消化道粘膜起到保护作用。
7、粘附与固位作用
唾液本身具有粘着力,与嚼碎的食物混合,将食物颗粒粘成食团,便于吞咽。存在于全口义齿基托组织面与牙槽嵴之间的唾液可增加全口义齿的附着力,从而增加义齿固位作用。
8、缩短凝血时间
血液与唾液混合后,则凝血时间缩短,其缩短程度与混合程度比例有关。有研究显示,血液与唾液之比为1:2时,凝血时间缩短最短。
9、排泄作用
血液中的异常或过量成分,常可通过唾液排出。如过量的汞、铅等重金属元素,碘也主要从唾液中排出。当肾功能较弱而少尿时,部分尿素、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也常可由唾液中排出。循环血液中的感染物质也可在腺体无病变时进入唾液。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均可通过唾液传播。近年来,有科学家应用唾液中成分的变化进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
10、其他作用
下颌下腺分泌唾液腺激素,腮腺分泌腮腺素,这些激素除具有维持上述腺体的正常分泌活动外,还具有调节钙的代谢、促进骨和牙齿硬组织发育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