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军人制定健康标准的是谁?三医大糜漫天团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燕燕 胡红升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6-27 17:13

倔强是个“中性词”,如果它支撑着创业理想,就要点赞——

二十年前,糜漫天带着一个学生,随着打工返乡的人流,用力推开周遭那些大包小包,终于挤上了通往四川某个小县城的破旧客车。坐在最后一排,背后是车后窗——腊月间的刺骨寒风直接从窗上残破的大洞灌进来,伴着车轮与陡峭路面的颠簸。将近十个小时,客车在深夜抵达县城。

这是糜漫天讲述的最初他走“产学研”之路,去地方寻求合作的一段场景。然而,现实不尽美好,合作终究未果。

“第一次去谈别人笑脸相迎,第二次去,别人直接让你吃‘闭门羹’。”当时,糜漫天是第三军医大学最年轻的学科主任。吃“第一只螃蟹”,搞“产学研”结合,只是想为自己亟需建设的弱小学科赢得更多支持。

实验室工作

1964年出生的糜漫天属于“土生土长”的“三医大人”。本科、硕士、博士都在第三军医大学。硕士时,师从军事营养学专家杨家驹教授;博士时,师从免疫学专家朱锡华教授。“老一辈身上那种做事的倔劲儿让我佩服。”糜漫天说。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倔劲儿让糜漫天浑身充满创业激情。

创业之初,面对无数的困难,这个年轻人没有退缩,而是千方百计的想办法,“逢山开路,遇河搭桥”。他带着一支年轻的团队,在国内较早把营养科学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和基因水平,有效推动了“营养基因组学”和“营养蛋白组学”的研究,以及我国“膳食、营养与疾病”的基础研究。采用多种疾病模型,深入研究了特殊膳食成分和植物活性化合物健康生物学效应、结构与功效的关系,以及靶细胞作用特点。发现并筛选出多种抗肿瘤、抗氧化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植物化学物质,从营养基因组、营养蛋白组水平和表遗传学角度探讨其作用靶点和分子作用机制,为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控研究提供新思路。

2000年,在学校为全面推动学科建设发展而专门召开的学科评估中,时任学校副校长的刘美良教授、朱锡华教授等向校党委建议:“营养学科发展不容易,是时候给它支持了。”就这样,糜漫天团队拿到了50万学科建设经费。“那时的50万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可以做很多事情。”糜漫天说。

随着学科的发展壮大,科研任务越来越多,平台条件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团队吸引力越来越强,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教研室被学校树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2003年,39岁的糜漫天被原总后勤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他在发言中说:“我所理解的党性,就是坚定理想、立足岗位,用不服输的精神干事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