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卫勤力量A”
2014年,郑然担任第三军医大学卫勤训练基地分管基地建设、大项组训和学科科研的副主任,理想在实践中越发拓展。
黎明时分,齐装满员经历数千公里铁路公路联运的原兰州军区某医院野战医疗所的医疗队员们,刚刚抵达演训地域便被要求组建野战医院,迎接一场突如其来的批量伤员救治能力大考。
这是2015年10月下旬举行的代号“卫勤力量-2015A”全军机动卫勤分队跨区基地化训练的一幕。根据训练安排,这个野战医疗所将在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卫勤综合训练基地进行全员全装全要素跨区基地化训练和检验评估。
这边立足未稳马上投入完整保障行动演练,那边40多名专业教员和医护专家分布各个考核环节,按照考核标准同步诊断打分。参训分队保障能力短板和存在问题被一一点破。
“整个训练强化问题倒逼,以往‘先训后考’的流程定式被‘先考后训再考’替代。”郑然说。这种由卫勤专业训练基地承训、机动卫勤分队整建制参训的演训模式,翻开了我军卫勤训练向基地化探索的新一页,利用军医大学丰富的师资力量、学科体系、训考方法和保障经验,有效填补了我军机动卫勤力量“本单位自训”和“与作战部队合训”间“专业精训”空白,使卫勤训练体系更趋完善。
逼真战场,少不了逼真的伤员。演练中,高仿真的伤员化妆和伤情模拟构成了实打实的救治需求。仿真血浆、塑胶伤口模型等材料制造出逼真伤情——腹部被钢筋穿透、小腿皮开肉绽暴露出断骨、鲜血淋漓、严重辐射……高智能模拟人,拥有和真人一样的生理反应,真实的呼吸、脉搏乃至神经对光反射和抽搐等,全身多处可模拟各种战创伤出血场景,首次批量在演练中露面,逼真的还原真实而残酷的战场。
结合未来战争可能担负的真实救治任务,郑然及训练团队制定能充分诱导出技术操作、物资消耗、信息流动的演练规则,迫使参训分队指挥真协同、救治真操作、药材真消耗、装备真运行、作业真耗时,还原卫勤保障实战压力。
“所长同志,前方3公里处有一哨所遭到袭击,请提供医疗支援!”“指挥组,医疗用血告急,请尽快协调!”“指挥组,重伤救治组突然断电,请立刻处置……”对讲机另一端,郑然带领的考核组向医疗所指挥组发出一道道临时指令,令本已忙碌不堪的救治现场更加紧张。“通过设置大量突发状况,我们能准确诊断出该分队专业保障能力的短板,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精训并用短板再设战场,直到问题解决。”郑然说。
演练结束,考核组系统梳理出与实战脱节的伤员救治问题百余项。“战场上的批量伤员你该怎么救?”成为此次训考双方思考最多的问题。短暂的思维沉淀后,队员们又立即转入到检讨式研训。
从2014年开始,郑然负责组织“卫勤力量A”全军机动卫勤分队整建制基地化系列训练和检验评估任务,至今已完成全军12支分队的训练任务。
卫勤演练。
2016年1月至今,“直面国际挑战”
开年,郑然的主题词便是“奔袭”,从一个演习场转战到另一个演习场,从一个任务又到另一个任务。在全面筹备某重大卫勤联演伤员设计和场景设置的同时,他还应邀担任陆军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事联赛-2016”军事医学接力赛备赛指导专家,多次赴任务部队指导。还随军委机关代表团赴德交流卫勤模拟训练。
1975年出生的郑然,已是我军一位快速成长的青年卫勤专家,他先后承担了全军10余项卫勤研究课题,主笔完成《野战医疗所队整建制基地化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国家级应急卫勤力量训练纲目及考核标准》等多项方案,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
今年下半年即将在第三军医大学卫勤训练基地举行的国际重大卫勤实兵联演,将假定第三国某地区发生特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应受灾国请求,中国军队派遣卫勤力量进入受灾地域,组织实施伤病员医疗后送、卫生防疫等医学救援行动。演习中,郑然担任导演部成员及模拟伤员准备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