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郑成中教授,解放军第306医院儿科。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家长们对孩子发热的过度恐惧和焦虑现象十分普遍,常导致对发热的过度治疗。多年儿科临床工作中几乎天天碰到因发热家长风风火火抱着孩子找医生,不分青红皂白要求大夫给孩子服退烧药打退烧针,10分钟不退烧就和医生急,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发热时一日数次赶往医院,迫切要求“尽快退热”,甚至“胁迫”医生不合理的应用激素类药物退热,导致不少可以避免的不良后果的发生。这种现象国外称为“发热恐惧症”。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发热、怎样处理发热?
1、什么是发热 人类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实现的,一般认为直肠温度(肛温)38℃以上时称为发热,口腔和腋下温度比肛温分别低0.5和0.8℃。发热既是一种疾病的症状,又是机体抗感染的保护性反应之一。当机体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外致热原)的侵袭或体内某些物质(内致热原)释放增加,产生发热效应时,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心跳加快、骨骼肌收缩等,使产热增加;同时末端血管收缩、汗毛孔关闭使散热减少,致使体温上升。按照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的变化消长,一般将发热分为四期: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2、发热的利与弊 医学研究表明,发热时人体内各种免疫功能(即人体抵抗力)指标都优于体温正常时。这是机体紧急动员全身各种抵抗力量,对抗外来病原微生物,调整机体生理平衡。从这种意义上讲,发热是天生的自我保护性反射。当然,发热也有对人体有害的作用,持续高热可以增加心肺负担、损伤细胞、器官功能、诱发过度免疫反应及惊厥。因此,是否退热、何时退热、怎样退热?需权衡利弊,科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