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答疑:梗阻性无精症能治好吗?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刘刚责任编辑:胡骏
2016-04-11 08:09

作者简介:刘刚主任,解放军第306医院,泌尿外科。

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由于输精管道的梗阻使精子的运输发生障碍而产生的无精子症。梗阻性无精子症在男性不育中的发生率约为1% 。在无精子症病人中,梗阻性原因所占的比例也较多,为42.4%-48% 。由于双侧精路梗阻导致精液或射精后的尿液中未见精子或生精细胞.

1)睾丸内梗阻:

占梗阻性无精子症的15%,后天性因素多于先天性因素(引起睾丸网和睾丸输出管间的功能障碍),后天性因素如炎症性和外伤性梗阻,常伴有附睾和输精管的梗阻。

2)附睾梗阻:

附睾梗阻是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最常见原因,在FSH低于正常值高限的2倍的无精子症中占30-67%。

先天性附睾梗阻常伴有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这些病例中82%至少有1个纤维囊性病基因点突变,这种病常伴有附睾远端部分缺如和精囊发育不良。另一些先天性原因很罕见(附睾收集管和睾丸输出管连接障碍,附睾部分发育不良或不发育)

先天性附睾梗阻还包括YOUNG氏综合征,梗阻的原因主要是近端的附睾管腔内纤维化所至。

获得性附睾梗阻主要来自急性附睾炎(淋菌)和亚临床型附睾炎(如衣原体)。急慢的外伤也可导致附睾损伤。

也可缘自外科手术梗阻,如附睾囊肿切除,附睾远端的手术操作。

3)输精管梗阻

输精管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因节育而行输精管结扎术,约2-6%的患者要求输精管复通吻合术,输精管吻合术中发现5-10%因附睾管破裂导致附睾梗阻,常需行附睾输精管吻合术。 输精管梗阻也可发生于疝气修补术后。

CBAV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输精管因素,常为纤维囊性病的并发症。单侧输精管不发育或部分缺如常伴对侧精路异常者80%、肾发育不良20%。输精管远端梗阻主要因CBAVD或疝气修补手术时损伤。

4)射精管梗阻:

射精管梗阻在梗阻性无精子症中占1-3%,主要原因有囊肿性和炎症性两种。囊性通常是先天性的(米勒管或尿道生殖窦囊肿、射精管囊肿),米勒管囊肿时射精管由于被囊肿压迫而向侧面移位,尿道生殖窦囊肿与一侧或双侧的射精管相通,先天性或获得性射精管完全梗阻常伴精液量少、果糖缺乏和PH酸性,精囊通常有胀大(前后径大于15毫米)。

5)精道远端功能性梗阻

这可能是局部神经性因素所致,由于输精管平滑肌无力或射精管的高张力,这些异常与尿流动力异常相关。尽管在青少年糖尿病或多囊肾患者中观察到这些现象,但目前尚无病理依据,精子分析结果为无精子、弱精子、严重少弱精子。

下面重点叙述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的手术演变过程

最早雏形始于1903年,实际上仅仅是利用多个切开的附睾管和开放性输精管腔之间形成瘘管,实现二者“吻合”。

真正意义上的输精管和附睾管的吻合于1918年由Lespinasse首次完成,非显微手术,效果很不理想。

1978年Silber首次应用显微外科手术行单根附睾管和输精管的端端吻合。

1980年Wagenknecht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尝试输精管附睾管的端侧吻合。显微外科的应用,使术后复通率升至50-80%,致孕率11-56%。

1997年Berger使用新的显微外科吻合技术----三角状三针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复通率可达92%,并发症降低。

2000年Marmar改良为横向两针套叠吻合。

2001年康奈尔Goldstein小组进一步改良为纵向两针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复通率和并发症均优于前者,《美国泌尿外科杂志》2003年5月在其封面特别介绍了该项技术,其介绍影像获得了2003年度全美泌尿年会的一等奖,被业界评价为自1978年首次开展显微外科输精管附睾吻合以来25年间一次重大技术突破,目前在北美和欧洲已成为输精管附睾吻合首选技术。

显微外科输精管附睾吻合方法和IVF/ICSI比较优势

1. 可通过自然受孕获得后代

2. 成本效益高,即获得每一个后代的成本低

3. IVF/ICSI技术对女性生理干扰较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