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科普:垂体腺瘤的症状有哪些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顾建文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1-01 09:38

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让人类拥有情感、记忆、抽象思维和逻辑运算,让我们感受生活的五光十色,也指引我们走向更丰富绚丽的未来世界。在沟壑交错的脑组织底下还掩藏着一个特殊的结构—垂体,别看它小,只占大脑体积的1/1000,重量的1/1500,但却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最高指挥中心,分泌5种主要神经递质和激素,在它的支配下全身内分泌系统的激素保持一个平衡状态,并遵循自然法则管理我们从婴儿到成年,从成年到衰老的整个人生历程。

一旦垂体分泌神经递质的机能发生紊乱,整个内分泌系统就会崩溃,也就是常说的内分泌失调。垂体功能异常的原因常常是过度分泌形成了垂体瘤。垂体瘤在颅内肿瘤仅次于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发病率约1~7/10万,而且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垂体腺瘤主要表现为内分泌改变如:停经、泌乳、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当肿瘤长大压迫蝶鞍区结构则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垂体腺瘤根据分泌细胞类型分成很多亚型。其中发生率最高,影响最大,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PRL(泌乳素)腺瘤。PRL是垂体产生的7种激素的一种,PRL瘤占全部垂体瘤的40-60%,最典型的表现是停经—溢乳,导致不孕不育。据统计发生不孕不育的女性约1/3是由于高PRL(泌乳素)血症所致。但有大多病人没有太典型症状,只表现出月经规律紊乱,经量减少。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因为婚后长期不育夫妇,他们到处求医问药,甚至虔诚迷信,不惜血本花光了所有积蓄,几经周折最后才到我们这里,一检查很容易诊断就是PRL型垂体,曾经我们收治了一名农村的女病人,她的丈夫是三代单传,结婚3年没有一丝怀孕的迹象,婆家人对儿媳妇百般刁难,辱骂,到处传言儿媳妇是“不生蛋的鸡”,断了自家香火,最后家人一起商量强迫儿子与儿媳妇离婚,这位姑娘受不了打击差点自杀身亡。

垂体瘤还会造成病人不明原因的病理性肥胖,这种类型垂体瘤我们称为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我自己就亲自“解救”过身边这样的病人。病人是个小伙子,姓王,在医院门口开了家餐馆,因为手艺好,医院医护人员也经常光顾。乍一看小王才27、8岁,胖得像相扑运动员,肚子上的肥膘马上就要掉下来似的,一身大汗淋漓像下雨一样,可是他的爱人娇小玲珑,典型的美女,小王很委屈说:自己一年前也是个帅小伙,身材标准,1米75,体重65公斤,跟老婆是天设地造的一对。可这一年莫名奇妙地疯长,真的是喝凉水也长膘,一周最多长了5公斤,现在已经115公斤了,稍微一动全身大汗,心慌气短,视力也明显下降。医生第一反应就是:ACHT型垂体腺瘤,劝他马上检查。果然没错,ACTH超过正常成人的5倍,MRI也清楚地看到蝶鞍内增大的异常垂体。手术过后,小王体重明显减轻,视力也恢复了正常。另外,有病人还会有更多症状,如皮下血管暴露,出现紫纹,女性月经少,闭经,不孕。男性性欲减退,精子减少,睾丸萎缩。甚至电解质、糖代谢紊乱。

还有比较典型的GH(生长素)腺瘤,由于骨骼、软组织和内脏过度生长,呈现肢端肥大表现。头颅、面容宽大,下颌突出,鼻子、口唇肥厚,手足增厚变宽。诊断是否患有垂体瘤,除了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内分泌学和影像学检查。根据这两项检查基本可以明确诊断。目前公认手术是各型垂体瘤最佳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放疗的副作用大,效果也不理想。

谈到手术,很多人都担心,垂体还没有一颗花生米大,长在颅底大脑深部的蝶鞍内,做手术必须把大部分脑组织抬起来,而且周围被动脉环、静脉海绵窦、神经等重要器官包绕,危机四伏,给人杀鸡取卵的感觉。观众的误解也有道理,垂体瘤的经颅切除手术到1889年才由神经外科的先驱开始尝试,当时手术死亡率在30%以上,病人术后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恢复时间漫长。随着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不断发展,一种非常有创新精神的手术方式出现了,这就是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是通过上唇牙龈、鼻中隔、钻透蝶窦骨板以最近距离到达垂体进行。

当然,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也是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我们临床经验,这种术式的适应证比较广,比如:1.垂体微腺瘤;2.垂体腺瘤向蝶窦内侵犯;3.视交叉前置型垂体腺瘤;4.垂体腺瘤向鞍上扩展,但不呈哑铃型,且未向鞍旁侵袭,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质地松软;5.高龄、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但是如果垂体腺瘤已经长得很大向鞍上扩展,呈哑铃型,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质地坚硬;瘤体大部居于鞍上,呈倒立葫芦型;蝶窦发育不良;副鼻窦及鼻腔有炎症。通常认为,垂体腺瘤向鞍上扩展采用经蝶手术有一定难度,但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使得一些过去认为难以施行的手术已成为可能。(顾建文教授,解放军第306医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