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的长寿秘笈:生命有质量 全在有品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 牛辉 通讯员 周树广 王雪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2-31 05:01

    制图:邓方宇

【寿星档案】翁君庭,吉林白山人,1922年3月出生,1945年2月入伍,历任通信员、班长、副排长等,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上百次战役战斗。

隆冬,雪过天晴的长白山腹地一片银装素裹。刚走进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三道沟镇三道沟村的村口,一位身着旧式军装、正在清理积雪的老人便映入眼帘。他,就是全村乡亲公认的寿星——抗战老兵翁君庭。

“翁老,您都94了,还能干这么重的活,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记者的开门见山并没有让翁君庭感到意外,原来,步入鲐背之年,十里八乡的乡亲最爱跟翁老谈的话题就是长寿。他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一边示意记者进屋,一边笑着答道:“生命有质量,全在有品位。” 

衣着干净。“人靠衣服马靠鞍。”虽然翁老的衣服并不多,且没有一件是名牌,但他却有自己独到的衣着品位。他告诉记者,他有两件旧式军装,新一点的出门、待客、过节等场合才穿,旧一点的干活时穿。可不论新旧,衣服总是洗得干干净净。记者下意识地打量了他当天干活穿的这套军装,虽然有些褶皱,却见不到半点污垢。翁老的儿子翁振海说:“老爷子常说,衣着不仅仅是外表,而且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你热爱生活,生活也会爱你。”正因如此,衣着整洁、勤洗勤换的翁老出门遛弯、进城办事时,总能引来较高的回头率,大家都说:“这老爷子,真利索、真精神!” 

爱好雅致。翁老有一大爱好,那就是写毛笔字。虽比不上名门大家,但在村里却是家喻户晓。原来,前些年儿女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他一个人,连个说话唠嗑的都没有。虽然白天能到街坊邻里家串串门,可晚上回到家里还是闷得慌。于是,翁君庭买来笔墨,开始在旧报纸上练字解闷。对此,翁老解释说:“对于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排解孤独寂寞的方式,把不好的心情及时排解掉,身体就不容易出毛病。”如今,翁老已成为村里公认的“书法家”。每逢过年过节、婚庆喜事,总有人前来请翁老写几副对联,添添喜气。

眼界开阔。关注国家大事,是翁老每天的必修课。细心的乡亲向记者透露,每晚7点钟,翁老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联播。记者试探性地与他攀谈起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没想到他对“一带一路”“四个全面”“五大理念”等内容都深谙于心。说起眼界,翁老语重心长地说,对个人而言,他是一名94岁的老党员,关心国家大事是应尽的义务;对老人来说,上了年纪要多动脑思考,锻炼思维能力,才能延缓大脑衰老和记忆力减退。况且,人活一世,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应当胸怀天下。这也是古人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应有之义。

饮食科学。时近晌午,翁老的儿媳为他端上午饭——两道菜,里面零星能见到几片肉,一碗稀粥和两片馒头。翁老说:“人要长寿,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怎么吃,得学会自我调控,坚持饮食平衡。”具体说来,他有五大原则:一是副食要少油、少肉、少盐,主食每一餐都要有粥;二是不论主副食都不吃凉的;三是饿了就吃;四是控制饮食,每一餐只吃八九分饱;五是多吃水果,而且要与三餐错开时间。正因翁老有自己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些年来,他很少生病,偶尔有个头疼脑热,也从未去过医院。

临行时,翁老还为记者背了一段他的“长寿经”,与大家分享:“衣着讲究重仪表,热爱生活精神爽;爱好兴趣有品位,排忧解闷心敞亮;胸怀大事多用脑,思维记忆抗衰老;三餐饮食调控好,健康常伴身体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