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药”成本高需求少
作为生殖细胞肿瘤的基础用药,国产价格不过几十元一支的平阳霉素缘何成了“孤儿药”?
一家生产平阳霉素的厂家说,恶性生殖细胞瘤的发病率仅有万分之几,属于罕见病。平阳霉素虽能有效治疗这类疾病,但可用范围狭窄,且研发成本高。
厂家举了个例子,青霉素能治疗感冒,同样还能消炎、抗感染,用途广泛。平阳霉素除了治疗生殖细胞肿瘤,对大部分肿瘤治疗则不是必需药品。加之生殖细胞肿瘤本身就是罕见病,这就决定了平阳霉素不会有太大的临床用量。
无独有偶,今年8月,网名“泽之老万”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万希润在微博上发文称,放线菌素D断货已导致数十位患者无药可用。放线菌素D是小众的化疗药,即便多次提价,一支也不足20元,每个患者一个疗程的使用量不超过12支。低价加上低使用量,厂商几无利润可言,极大挫伤了生产积极性。
一面是少得可怜的市场需求,一面是居高不下的研发成本,商业利益面前,许多药企纷纷选择放弃平阳霉素、放线菌素D等“孤儿药”。安徽省物价农产品和医药价格处相关负责人坦言,通常物价部门会对价格涨得过高的药价进行约束,而对这类多年未涨的药物,物价部门也没太好的办法。
求解罕见病缺药
“孤儿药”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很少有制药企业关注其治疗药物的研发。
近年来,平阳霉素之外,也出现过其它一些低价药品短缺的情况,如鱼精蛋白、黄连素、甘草片等,还有因原料紧张而短缺的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Ⅷ等。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专家孙忠实表示,在统计的短限药物品种当中,一大半药品的单位剂量价格都没超过30元,很多药品单位剂量价格只要10元钱。“这就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包括倾向性补助,税费减免。这样才能够保证短限品种或者是低价格品种的市场供应。”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颜士杰对此深有感触:“‘孤儿药’平时用量不大,但很多时候是‘救命药’。”她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孤儿药”的政策,要么彻底放开市场,让药企有利可图;要么指定部分厂商生产,并通过储备库及时调剂此类药品,保证医院此类药品的供给。同时,对非常必要的“孤儿药”应建立国家储备体制和报警机制。
实际上,类似的保障措施各地正在尝试。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建议,在国家药品储备中增加治疗特殊疾病、罕见疾病的“孤儿药”品种,并通过储备库及时调剂此类药品,保证医院此类药品的供给。
今年4月,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汇总分析省内监测上报的短缺药品信息,将破伤风抗毒素等17种一类短缺药品列入该省短缺药品目录,在南京、徐州、淮安和泰州4个省级储备点进行定点储备,以保障有效供应。
专家称,“孤儿药”短缺的事件屡屡发生,各地都在采取措施,但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落实,仍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遇。“这需要一套长效机制去保障,不能每每遇到罕见病就寄望于以‘冰桶挑战’这样的噱头来救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