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用科研创新培养“临床科学家”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燕燕 胡红升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2-11 11:26

压力化动力,只为“教学相长”

“一个老师,知识储备越丰富,可供调动的知识越多,运用起来才可能越灵活;自己的思维越开阔,了解到的东西越新,才能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第三军医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们在各种学术场合崭露头角:仅在2015年,就发表SCI论文46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82.5,篇均3.96,单篇最高9.6。连拿8项大奖,涵盖国家军队主要赛事。

正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李成仁副教授指导下做实验的一位本科生说:“在指导老师指引下,查找文献、进行实验设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学习交流能力,对我以后的科研道路受益匪浅。”

这位学员曾在老师指导下逐渐掌握了荧光显微镜照相技术。老师一次次地从光线和角度为他把关。“为了保证‘科研创新培训班’学员有一整块的自主学习时间,老师们晚上、周末和寒暑假都和学员在一起。”

学员快速成长,也成为“逼迫”老师成长的无形压力。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田衍平副教授还记得,一位学员拿着《自然》杂志上刚刊出的“脑内淋巴管”的文章向他请教,令他惊出一身冷汗:在此之前自己还从未听说过脑内有淋巴管一说!于是连夜去“恶补”学科前沿。

“我们老师要给学生倒出半桶水,首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需要的‘水’也越来越多,为了保有‘一桶水’,我们不得不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努力地关注学科发展,走向学科前沿,不断扩大国际眼界,力争把最新的思想、知识和方法及时传授给学生。这一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李红丽教授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