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用科研创新培养“临床科学家”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燕燕 胡红升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2-11 11:26

三次转型,只为一个中心

“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解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延伸问题,为学生实现创新性思维提供平台。”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就率先开展了学科知识竞赛,这样的形式在全校是“第一家”。从早期“敲锣”为信,到后来“按键式”抢答,知识竞赛开启了医学本科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之门”。随着“创新”作为“时代性主题”登场,从2001年开始,“组胚论坛”作为“个性化”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粉墨登场”。“论坛”基于“文献阅读”,起于“知识拓展”。教研室遴选了一批学有余力、对基础医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指导他们选定具体的方向和题目,然后查阅文献。学生进行大量文献的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开始尝试投稿,最终以学术报告形式进行论坛比赛,本科生提前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和科学的魅力。从2001年到2012年,随着“组胚论坛”的开展,学员总计完成自选题材学术报告689个,论坛初赛学术报告250个,论坛决赛学术报告100个。

2013年,“科教互动、协同育人”新理念在第三军医大学扎根、发芽。在“第二课堂”组织方面深有建树的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开办起以培养本科学生综合归纳、综合运用信息能力为起点,坚持“分级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本科生科研创新培训班”。 参加对象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检验医学等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一般都是学有余力,英语水平较好,前期学习成绩优秀和对医学科研事业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主要内容包括本科生导师制、建立并开放本科生科研实验室、早期科研创新实验、科研创新拓展等。

从“组胚知识竞赛”“组胚论坛”到“本科生科研创新培训班”,三个阶段三次“转型”,但本质只有一个——让学生不再为课本和考试所束缚,开始思考一些科学问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