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椿野,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医科。
中国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注释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具有很强的致残性,最终结局是溃疡,截肢和死亡。
糖尿病患者并不是自发地出现溃疡。正常情况下疼痛和温度感觉可以给人以保护,当患者下肢感觉麻木或感觉缺失时,这意味着患者缺乏了足保护的本能。在无知觉情况下患者容易发生足的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也常引起皮肤干燥和步态的改变,使行走时局部压力增加,在压力大的区域形成溃疡。针对糖尿病足的病理生理变化(肢端缺血,神经病变,微循环障碍,伤口和感染),运用中西医结合控制血糖足是必须的,在此基础上中医对本病有自己的认识和防治手段。
一、中医内治法
糖尿病足属于中医脉痹,脱疽等范畴。本病发病机制以阴虚为本,阴损及阳,阳气不达,寒凝血滞,气滞血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我们应用阴阳、脏腑、气血辨证合参的方法,把糖尿病足主要分成四型:
①气阴两虚型,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为主;
②气虚血瘀型,治疗上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法为主;
③湿热壅盛型,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法为主;
④热毒型,治疗上以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法为主。
糖尿病足的治疗重在清利湿热,强调脾虚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此外尚有滋阴清热、补益精髓、温养命门、养血和血等疗法。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程的进展等具体情况而制定治疗措施。如中药泡洗方:生大黄 30g,黄柏30g,苦参30g,金银花30g,白芷30g,丹参30g,乳香15g,没药15g,儿茶15g,生甘草15g。上药煎煮过滤成 2000—3000mL药液,水温保持在 35—45℃之间,将患处浸泡在药液里,每次20~30min,泡洗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日2 次。疗程为 1 个月。方中生大黄、黄柏、苦参、金银花清热解毒;白芷、丹参、乳香、没药活血托毒生肌;儿茶收敛生肌,促进疮面愈合;甘草调和诸药,兼有解毒之功效。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整体调治!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都是全身性的改变,局部病变是整体气血失衡的局部表现。患者通常伴有代谢综合症,如血脂紊乱,高血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硬化等。仅仅控制血糖是不够的,代谢系统的全面恢复才是利于患者康复的。除了饮食之外,情志不畅也是导致整体气血失衡的重要原因,从而产生或加重局部病变。中医看病多是一人一方,而不是千人一方,患者不能依据他人的疗效而自行服药治疗,多会造成负面疗效,加速病情进展。在整体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局部发动攻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⒈中药塌渍疗法(即中药泡洗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创面,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能杀灭和稀释病菌,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使坏死组织排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溃疡面愈合。中药外洗“如初起疮面未破溃或溃疡较浅,周围组织红肿热痛明显者,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为主;中期溃疡形成,脓液排泄不畅者,以清热解毒,燥湿为主;后期脓液干净,疮面周围组织皮色暗黑者,以温经活血为主;溃疡久不愈合者,加以敛疮生肌之药”。熏泡应注意水温,40度左右为宜,过高易烫伤皮肤,过低则影响疗效。同样中医外治法也要因人而异,实证以驱邪为主,虚证以补益为主,虚实夹杂者又当标本兼治。
⒉中医推拿、艾灸、针刺等疗法。通过临床分型,确立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托毒生肌;收敛生肌等治疗原则。艾灸法可温阳通脉,温经散寒;针刺法可扶正驱邪,沟通内外,营养全身;足部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诸法配合可调节机体气血平衡,阴阳平衡,疏导气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种集药疗、热疗、水疗于一身的中医外治疗法,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外科清创法,体现中医治疗独特优势。平时护理如为防止皮肤皲裂,患者足浴后可在足部涂少许凡士林或硅霜。
此外,还可应用西药进行治疗:
⒈糖尿病足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肢端坏疽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非常重要。
⒉抗氧化剂(α—硫辛酸,商品名奥力宝)。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增强,而氧化应激可能通过微血管损害影响神经微循环。α—硫辛酸可阻止动物体内脂多糖生成,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流量,显著减弱组织中氧化应激状态。
⒊改善足部循环,可给予川芎嗪、脉络宁、胰激肽原酶(前列腺素E1)等微循环改善剂和血管扩张剂。改善末梢循环的同时,对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⒋感染可以是浅表的,也可是深层的。急性感染期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强力抗感染是阻止病情发展的关键措施,理想的抗生素应具有高度抗病原菌的活性,在感染部位能达到有效浓度。
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使患者重见新生,回到幸福人群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