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医院徐卫东:喜欢与患者“话疗”的“仁心医师”

来源:中国好军医作者:王雯钰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07-28 14:55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记上海市首届“仁心医师”奖获得者徐卫东教授

一杯咖啡,一叠名片,是徐卫东主任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初次见到徐主任是在他的办公室,年近50岁的他身穿白大褂,搭配整齐的衬衫领带,显得专业又不失亲切。他客气地叫我坐下,一点没有“大专家”给人的距离感。采访刚开始时,徐主任对“宣传事迹”不太感兴趣,话也比较少。然而当我们聊到他的患者,徐主任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变得滔滔不绝。这番趣意盎然的对谈令我决定随徐主任出一趟门诊,亲眼看看面对患者时的他。

“你们是太仓来的?算是我的老乡了。”说着讲起了方言……“这是你女儿?我记得上次见时还胖胖的。”对每个病人他都过目不忘……在与病人的拉家常中徐主任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徐主任喜欢与患者聊天,这种被他称为“话疗”的方式,受到了患者们的普遍欢迎。当然,“话疗”可不单是拉家常那么简单。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徐主任坚持“一句话分三句讲”“重要的话重复十遍”“有问必答”等原则。在为患者讲解病情时,他用生活词汇代替专业用语,配合着肢体语言,让没有医学基础的患者也能透彻理解。擅长与患者拉近距离的徐主任还学会了多种方言,虽然不够“原汁原味”,但对患者来说,在陌生的环境听见乡音,心里总是暖的。

从医二十余载,徐主任悟出了医疗工作的“真谛”。在聊天中,他引用了美国医生特鲁多的铭言:“医生对患者,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当医生就是不能怕麻烦,不能怕啰嗦。”徐主任说道。在他眼里,“啰嗦”是最好的安慰剂,“啰嗦”是最好的止疼药。徐主任所说的“啰嗦”其实就是沟通。在医患关系中,信任尤为关键,而沟通是获取信任的前提。

医生用沟通换取患者的信任,这在我国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尤为可贵。一篇题为《中美医院及手术经历比较——相同与不同》的文章提道,“由于有如此之多的患者,美国式的一对一长时间问诊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求一位医生完全无视门外排队的汹涌人流而耐心地花上半小时到一小时只和一个患者讲述病情是不合理的。因此在中国,医院里的所有进程都被加快了。手术医生只能简短地向患者说明手术结果,而患者只有极其短的几分钟时间来消化医生的话,更不要说在医生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向医生提问了。”

正如文中所述,徐主任的诊室门口经常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特需门诊还好,碰上专家门诊,连诊室里都挤满了人。被团团围住的徐主任泰然自若,耐心地逐个问诊,该说清的话他一句都不会落。在这里,很少有人为排队抱怨,即使有,和他谈话之后,怨气也消解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