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306医院双超声技术诊治脑缺血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07-27 11:25
 

脑卒中是易致死和致残的世界性健康问题,目前已成为国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更是呈上升趋势,受到广泛关注。既往研究提出很多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超声指标,TCD的应用也日渐深入,联合应用双超声---颈动脉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检查,这两种超声技术,应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Stroke 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机制主要有两方面:一为斑块脱落或斑块破溃形成栓子;二为动脉狭窄引起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动脉狭窄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促使易损斑块破裂出血,故颈动脉易损斑块合并狭窄更易发生脑卒中。颈动脉超声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无创检查,颈动脉IMT 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超声观察斑块的结构、回声特点,以此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并能够检测血管的结构、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患者斑块特征大多为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或溃疡形成,此类斑块其内部构成成分复杂,预示斑块不稳定,纤维帽连续性中断易引起斑块的破裂、出血或溃疡形成,形成栓子造成脑卒中。而对照组中斑块多为均质回声、形态规则并表面纤维帽完整,此类斑块较稳定,不易形成栓子。

 

目前,对于斑块的钙化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甚少,提示斑块钙化程度与脑卒中无明确关联,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斑块多发于颈动脉膨大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主要因为该处血流速度较慢,形成剪切应力血流的漩涡区,增加内膜上的斑块形成或使内膜上易形成附壁血栓,这说明周向应力、血流剪切力、湍流所产生的压力以及动脉局部痉挛对斑块的挤压力等均是斑块易损的重要原因。TCD是目前唯一可以实时提供脑动脉血流的检查方式,能够为脑血管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8]。颈动脉超声联合TCD,可更全面的评估脑血管病变。Wardlaw 等研究分析,认为TCD、颈动脉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无创检查联合应用几乎能够替代DSA进行准确判断,尤其颈动脉超声的灵敏度优于MRA和CT血管成像(CTA),其特异度与MRA一致,国内亦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TCD及颈动脉超声是诊断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可靠方法。DSA 被认定为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其是一项有创检查,且不能检测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成分。本研究以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综合判定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结果表明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颈动脉超声或TCD的检测。另外还发现,部分患者颈部血管没有明确病变,而颅内血管病变严重,若只行颈动脉超声或TCD的单项检测,无法全面评估血管情况,尤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TCD,可有效的降低误诊及漏诊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