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军区第85医院干部病房主任任慧琼博士提醒广大战友——
野外驻训,警惕有毒蛇虫袭扰
■冯 毅 刘俊驿 张 苑

张 洁绘
6月下旬,正在展开野外驻训的某防空团战士小李在演练时突然被毒蛇咬伤,随队军医快速赶到,经过紧急抢救后,救护车将小李送到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后终于转危为安。
野外驻训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加之部队分散,执行任务多以班排为主,遇到此类事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处理,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掌握蛇虫咬伤后的急救方法十分必要。
野外常见的有毒动物主要有毒蛇、马蜂、蝎子等,针对不同的咬伤应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达到控制毒素蔓延,为进一步专业救治赢得宝贵时间的目的。
时间就是生命
——毒蛇咬伤的处理办法
无论在荒漠戈壁还是深山密林,官兵执行任务时都可能遭遇毒蛇侵袭。蛇类善于伪装,攻击出其不意,很难预防。7-9月是蛇伤发病率最高的季节,尤其在夏季闷热欲雨或雨后乍睛的天气,蛇洞内气压低、湿度大,毒蛇经常出洞活动,咬人致伤。因此,野外驻训官兵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相应防护,若不幸被咬伤,必须分秒必争抢救。
结扎。首先要保持安静,停止伤肢的活动,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迅速用背包绳、鞋带、藤类植物等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10厘米或距离伤口上一个关节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结扎程度要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结扎后每30分钟松解1次,每次2-3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冲洗。结扎后可用河水、井水、肥皂水,冲洗伤口周围的皮肤,实在没有水,可用尿液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冲洗伤口。目的是将黏附在伤口周围的毒液破坏及冲洗掉,减轻蛇毒效力。
排毒。用利器沿牙痕作“一”字形或“十”字形切开,长约1-1.5厘米,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要避开静脉。切开后,边冲洗边从伤肢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必要时可用嘴吸出毒素,但一定要确保口腔黏膜无破损,并且每吸一口立即用清水漱口。冲洗及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但如遇五步蛇、蝰蛇咬伤或咬伤后继续流血者一般不宜切开伤口,以防止出血不止。
蛇毒遇到高热,会发生凝固而失去毒性作用。在冲洗伤口后,要用明火反复烧灼伤口2-3次。紧急处理结束,应将伤员尽快送医,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要采用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