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手术主要术者和联络人、医院神经外科医生马宏伟博士介绍,据国内外有关医学数据统计,脊柱术后疼痛发生率可达10-40%,这种现象不仅可以发生于失败的腰椎手术,即使是成功的手术,也可能发生。中国目前脊柱手术量约55万例/年,且以年15~20%的速度增长,按此计算,新发术后疼痛患者可达5~20万/年。如此大量的脊柱术后患者群可能经历顽固性腰腿痛之苦,但因其原因复杂,处理却非常棘手。有文献报道,二次翻修手术的成功率仅有34%,且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并发症风险,而镇痛药物、神经阻滞、射频、理疗、手法推拿等保守治疗常常效果不佳。尤其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特别是经历脊柱手术后仍无法缓解的腰腿部疼痛,不仅是困扰临床医生多年的跨学科难题,更是伴随患者的一个噩梦。随着现代功能神经外科疼痛治疗的进展,脊柱脊髓疾病微创治疗“从解剖到功能”理念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功能神经外科领域新一代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使脊髓电刺激(SCS)治疗腰背部术后疼痛综合症(FBSS)等顽固性疼痛成为可能。
医院骨科虞攀峰博士介绍,下腰椎的外科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类型,对于治疗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椎滑脱、椎管内肿瘤、腰骶部发育畸形等引发的慢性腰腿痛情况,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腰骶椎疾病手术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持续存在,或消失一段时间后又复发,临床上称为“腰背部术后疼痛综合症(FBSS)”。
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张宝国主任介绍,脊髓电刺激(SCS)技术和神经调控治疗是当今功能神经外科疼痛治疗领域里的一项最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目前每年有5万以上脊髓电刺激治疗的病例,总有效率约70%。疼痛传导的“闸门学说”构成脊髓电刺激的理论基础,疼痛信息通过细纤维传入脊髓,终止于脊髓后角神经元,即脊髓的“门”,同时,其它感觉信息,如触觉和振动觉,由粗纤维传导,同样也汇聚并终止于脊髓的这个“门”。该理论的基础是机体对粗纤维信息,如触觉和振动觉的接收,将关闭接收细纤维信息的“门”,即电刺激产生的非痛觉传入冲动可以对痛觉细纤维的二级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并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减少或阻断从脊髓到脑干网状结构的多突触传入冲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黄永安主任说,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为许多传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治疗理念。如脊柱疾病及其术后导致的颈腰腿痛,不管是开放手术、小切口或内镜微创手术,传统神经外科和脊柱外科一直都是以“解剖原则”进行各类神经根和脊髓减压、相关结构切除、固定等手术治疗,而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则以“功能原则”另辟蹊径,阻断病理性功能异常,重建正常生理机能,并减少解剖侵袭。在微创治疗的同时,达到更优的功能目标。
该院神经外科程钢戈主任指出:顽固性疼痛治疗是功能神经外科的重要领域,近年发展迅速,新一代的神经调控技术更加精细先进,结合经典神经功能解剖理论、新的神经电生理定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为如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脊柱术后疼痛综合症、下肢缺血性疼痛、复杂型局灶疼痛综合症、残肢痛和幻肢痛等顽固性疼痛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可靠的治疗手段。小小电极片,将成为治疗并解除患者神经疼痛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