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中国武警总医院护理团队的故事

来源:中国武警总医院作者:章士平 郑艳芳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06-09 08:25

扶贫救心献真情——把党的关怀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2005年3月,一则关于我国贫困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报道,引起了院党委的关注:先心病患儿每年在我国新增 6-7‰,约15万人,因治疗费用高昂,让贫困家庭无力承担,大约有1/3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此失去救治机会而影响生命。院党委“一班人”认识到,作为军队医院,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贫困家庭患者解除病痛,替国家分忧、为群众解难。8月份,该院与中国红十字会共同携手,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了“扶贫救心”仪式。

 

从那一天起,身着橄榄绿的“救心”使者们给无数个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送去了一份充满生机的曙光。心内科护士长李红带领护士们像亲人一样关爱起来自西藏、新疆、云南等地方十几个民族的心脏病患儿。才仁永珍,一位12岁的先心病小姑娘,在玉树地震中失去父母,美丽的双眸里总是含着缕缕哀伤。李红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把才仁永珍带回自己的家,像妈妈一样的呵护她,给她包饺子,送给她美丽的裙子,还教她弹琴、唱歌、跳舞。出院时,才仁永珍紧紧抱着李红的脖子哭着说:“护士长妈妈,我舍不得您,我不想走!”

一位来自黑龙江贫困村的4岁小吉安,如果不是发紫的嘴唇和小手,谁也想不到这个可爱的小男孩是先心性患儿,他的心愿是想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可病痛不仅夺走了他的健康,也夺走了他的童年希望。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精心护理,小吉安很快康复。出院前,护士姐姐带着他去天安门看升国旗,让他亲眼看到了英俊帅气的仪仗队叔叔和缓缓升起的国旗,感动地说:“我是个幸福的男孩,我真的到天安门看见升国旗了”。旁边的妈妈流泪不止,不敢相信小吉安还能像健康的孩子一样,感受国旗的庄严。像才仁永珍、吉安那样小患者在该院得到救治的已有4270余例,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用爱心编织的动人故事,而这些故事只是该院“扶贫救心”活动的一个缩影,她们治愈的是一个患者,拯救的是一个家庭,牵动的却是整个社会。

危难之中显身手——走出国门我们就代表国家的形象

该院国际救援医疗队成立于2001年4月27日,是国内外一支重要的医疗救援力量。2009年,通过联合国考核测评,成为世界第12支、亚洲第2支获得国际重型资格认证的救援队。

执行救援任务

参加国际救援,各国同台竞技,既是作风的比拼,更是技术的较量。在印尼海啸地震救援时,直升机一次运来6名患者,因重症脱水和营养不良,这些患者急需给予静脉补液进行生命支持,但由于他们四肢血管全部痉挛收缩,静脉穿刺的难度非常大。现场的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的几十名护士都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动手,生怕难堪。此时,正在协助医生进行检查的护士高歌见状,一把抓起止血带,仔细查看病人血管,胸有成竹地拿起套管针,一针见血!须臾,又是一针见血……一连6名病人全部一次成功。周围不同肤色的护士都瞪大眼睛,简直难以置信,在场的各国医生也纷纷赞叹:“very good! ”

“也许我不能记住你们的名字,但你们为巴基斯坦所做的一切,人民会永远铭记在心。” 2010年,在巴基斯坦救援帐篷内,两名护士正全神贯注地为一名患儿清洗脚上的伤处。突然,在场的志愿者抑制不住恶心,转身冲出帐篷,一吐泻地。原来,患者伤口里竟出现了白花花的蝇蛆,面对一堆不停蠕动的蝇蛆,她们的肠胃也一阵阵地翻动,但强烈的责任感让每一个人意识到,患者就是亲人,护士们一边安慰患者,一边将蛆虫一条条取了出来,整整18条。

执行救援任务

“多救治一个患者,就可以给尼泊尔人民多送一份温暖;多一些辛劳,就能为中尼友谊多做一些贡献。”怀着这种信念,参加尼泊尔地震救援的郑姣和朱臻两名护士,每天挥汗如雨,不顾劳累,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一名6岁女孩,左手拇指关节错位,左足部骨折,朱臻赶紧细心给予固定包扎,旁边的父母激动得拉着她的手说着“Thank you”。一名12岁男孩,地震创伤,当地医疗条件差不能换药,外面部分结痂、化脓,郑姣把没有结痂的部位精心用生理盐水冲洗清理创面时,男孩说:“中国女医生真好!”

使命召唤,大爱无疆。在抢险救援中,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她们救死扶伤的身影,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他们攻坚克难的足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灾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