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献身使命,圣手书曲普华章
2005年之前,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所基本的状态是“三少”——科研经费少,标志性的成果和文章少,奖励少。“大家也很努力地工作,但总是感觉‘窜’不起来。”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免疫研究室主任韩为东说。
2005年,付小兵接管基础所的工作后,开始构思研究所的改革。经过3年调整,研究所的工作开始有起色,之后便进入快速发展期。“之前大家还在想基础所需不需要存在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了医院不可或缺的部分。”付小兵的助理刘惠玲感慨道。
除了学术上精益求精,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最让付小兵欣慰的一件事了。“我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带出一批超过我的人。”
付小兵一向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在付小兵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中,先后有10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并有3人被授予“北京市科技新星”、“首届全军拔尖人才”等称号。
二十多年来,付小兵先后师从刘荫秋教授、王志国院士和盛志勇院士等,前辈们的风范在他心中深深扎根。当年,付小兵第一次去见解放军总医院盛志勇院士,盛志勇跟他说上午九点,结果八点他就跑到院士办公室门口毕恭毕敬地等。除了付小兵一贯强调的时间观念,还有他发自内心的对前辈的敬仰与尊重。这个段子现在在付小兵的博士生中广为流传,学生们从中读到了尊重。
然而,他又不盲从。学术上,师徒之间有教学、有合作,也有分歧、有争论。当年自己做学生,导师们的大力提携让他拥有了更多的难得机会,才能够相对顺利而迅速地攀上一个又一个台阶,甚至在某些方面获得超越老师的成绩。这些经历,让付小兵深有感触,当青出于蓝而真正胜于蓝之时,作为导师,能否发自内心地为之喝彩,又不遗余力地继续为学生的进步搭建平台,或许对很多专家学者都是一个考验,在付小兵面前,这不是问题。平等的学术精神被他视为珍宝,一代代传承着,现在付小兵和他的学生们也是一样。每周的科研例会开得热火朝天,大家各执己见,有时甚至争红脸,不过思路越辩越明。付小兵会为每位学生设定特别严格的学术规范,要求他们有思路、有条理、有方法、有目的。而他作为导师,则无私地为学生们提供机会去学习和实践。
“付老师每次出差回来,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回办公室。他定期召开科研例会,询问团队科研进展,遇到什么问题。”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所博士李美蓉说。在博士李美蓉的记忆里,每周的科研会付小兵不论多忙都不会缺席,“他今天飞这,明天飞那,回来后一定要和大家开个会,其实是在科研的交流过程中,迸发出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