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军人职业,还有长路要走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杨 鸿责任编辑:杨红
2016-02-24 00:03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进行了一次调查,让被受访者分别对2016年看好和不看好的职业作出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军人看好度排在医生、教师、电商、公务员等职业之后,名列第11位,比较靠后。

这份调查显示,在当今社会,军人荣誉感和社会地位受到冲击,让军人成为广受尊崇的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曾几何时,绿色军装是年轻人最向往的衣着装扮。现如今,一些女青年择偶时,不再把军人作为青睐的对象,而有的家庭竟然也有了“好男不当兵”的怪论,不愿意送孩子到部队参军。

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长期身处和平环境,许多人忘记了军队和军人的重要性。近些年,军人尽管工资待遇有了提高,但很难说得到了社会的普遍礼遇和价值认同。再就是,当今社会,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偏差,牺牲奉献的军人在他们眼里成了“傻大兵”“穷大兵”。

另一方面,有的地方领导没有把拥军优属工作摆到应有位置。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安置政策落实不坚决,优抚和服务工作不到位,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不得不通过各种形式自我维权,甚至无奈放弃。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在一些部队,带兵人对基层官兵命令指挥多,人性化的关心关怀少。

想想这些,可能就会明白,为什么“最可爱的人”从事的职业不再是最被看好的职业。

这些现象和问题,影响地方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影响部队现役官兵的工作激情,这也是一些地区“当兵冷、征兵难”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作为一名基层武装工作者,笔者真诚地希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能投入更多精力关心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到实处;希望我们的媒体把更多的目光对准军人这个优秀集体,多一份关注,多一份关爱;也希望我们各级带兵人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对基层官兵和战士多一些人性化的关怀。

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30万现役军人将脱下军装回到地方。他们回去后生活上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下一步在社会上的出路如何?这迫切需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强化大局观念,在提升军人荣誉和社会地位上,拿出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务实的举措,热情拥抱解甲归来的军人。

作为200多万军中战友和武警官兵在地方的“代言人”,作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的参与者、推动者,各级国防动员系统的机关和戎装常委们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十分重视并及时协调解决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维权问题,更要积极推动出台相关惠军政策。同时,媒体也要发挥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助推改革强军伟业,推动强化爱军拥军的舆论氛围与社会风尚,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不仅事关军队长远发展,更是国家、民族利益所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