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赋予了人才培养新的时代内涵。当前,国防生已经成为部队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依托培养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和调整。但说一千道一万,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合格过硬的后备军官。作为国防生的第一位军队老师,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依托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什么是军人?什么是军队?”通过教育引导,言传身教,训练管理,影响、感染、帮助他们,真正成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怀一颗赤诚之心
每一名国防生,从招收选拔考核,进入国防生“大门”,再到考核毕业分配,进入部队“营门”。要把一名普通的地方大学生转变为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这中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都是在选培办的教育引导、管理训练中度过的,不仅要关怀爱护他们,还要教育引导他们,有时更要惩罚告诫他们。这点滴的付出,源于对选培工作的热爱,源于对每名国防生的负责,更源于对为国防培训后备军官的使命担当。唯有怀着一颗赤忱之心,始终如一的无私奉献,心甘情愿的无悔付出,才能不断创新依托培养工作,提升国防生培养质量。
树一名军官形象
对于国防生来讲,对军人最初、最直观的印象,来源于我们;对部队最初、最感性的认识,也来源于我们。作为选培干事,在大会上你的每一句总结讲评;在训练中,你的每一个队列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你身为军人的每一个举动,对军队的每一句解读,都会被国防生所记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德为本,以身作则,为国防生树立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不以国防生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来偏倚待之,不以国防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要针对每一名国防生的具体情况,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恒,在尊重、教育每一名国防生的基础上,让他们健康成长,不断成熟。
筑一生报国信仰
“携笔从戎,报效祖国”,是每名国防生都知晓并需要不断践行的铮铮誓言。普通高校环境开放,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文化交汇激荡,对国防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冲击和影响。铸牢国防生理想信念,就要始终坚持用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武装头脑,强化思想认识;就要始终坚持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国防生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就要坚持通过实践锻炼,始终牢记从军目标、坚定从军信念、献身报国实践。
尽一份绵薄之力
国防生在学校是大学生,到了部队就要当干部,作为人才代表,最核心的就是不能为部队输送“刚合格”,甚至是“不合格”人才。育人,德为先。国防生毕业之后,步入军营,且不论功绩大小,最为重要的“当一个好兵、好干部”。对于道德品质的塑造,最为关键,也最为迫切。国防生是姓“军”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为“民”,是报“国”。大学生就要以学习为先,更何况国防生。许多国防生有着“目标60分”的懈怠思想,认为“成为了国防生,就进了保险箱”。有这种思想倾向,不足为奇,越是这样,就越要搞好“学习第一”的教育,营造“比学赶帮”的氛围,加大分流淘汰的力度,真正让国防生的专业素质“响当当”、“拿的出”。同时,在教育培养中,不能单一注重专业学习和军人体能、军事技能的训练,还要进一步拓宽培养渠道,从“实践锻炼、技能竞赛、武艺比拼、才艺展示”等入手,下大力提升国防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方位过硬的高素质人才,真正让国防生群体“标准更高,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