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人 温暖也是战斗力,战士的心你会懂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越 刘灿 杨成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2-05 03:01

有困难为什么一开始不找指导员?黎造开坦言,自己担心被指导员批评。“战士越是这样,带兵骨干越要主动了解战士实际困难,为兵解难帮困。”黄建军说,这是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宝之一。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请伸出你的手,有困难一起扛

——第75集团军某旅经常性思想工作新闻调查

■李越 刘灿 杨成

那天是黎造开女朋友的生日,两人约好开视频聊天。可这天不是使用智能手机的规定时间。于是他找到了管理手机的班长石将将,想请帮忙“开开后门”。

没想到,最后悄悄给他手机的不是石将将,而是指导员黄建军。作为连队“三互”小组骨干,石将将把黎造开的困难告诉了指导员。黄指导员不仅支持“特事特批”,还专门在视频里向黎造开女朋友表达了生日祝福。

为什么一开始不找指导员?黎造开坦言,自己担心被指导员批评。“战士越是这样,带兵骨干越要主动了解战士实际困难,为兵解难帮困。”黄建军说,这是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这个旅,像黎造开和石将将这样的“三互”小组还有很多。他们在落实集团军开展的互帮、互学、互教“三互”活动中,让官兵们自愿结成3-5人的小组,并通过小组发现和解决官兵的实际困难,让部队更有了“家”的温暖。

“请伸出你的手,有困难一起扛。”该旅政委曾祥明说,“让有难处的战士开口,并能及时解决好这些困难,不仅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还是这项工作效果的‘倍增器’。”

2017年6月,第七十五集团军某旅官兵进行划冲锋舟训练。一位基层指导员说得好:带兵人只有时刻把战士冷暖放在心上,才能真正让“同船渡”的战士们与你一起拼尽全力划桨。 牛彦澧摄 前不久,第75集团军某旅下士黎造开遇到了一件难事。

为什么这件难事没有办成,战士却很感谢他——

“你把战士的难处放在眼里,战士就会把你放在心上”

当了3年指导员,黄建军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家长,“管着‘鸡毛蒜皮’的事儿,操着‘锅碗瓢盆’的心”。

忙忙碌碌的黄建军有时候也困惑:都说为兵解难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试金石”,但一个连队干部的能力有多大?全连那么多官兵,每一件难事都能解决吗?

2年前,下士赖明的一件难事,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战士的事,每一件都要认真地去对待。”

那天,赖明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村里在他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征用了家里一块种竹子的土地。竹子被砍光了,父母跟村里起了冲突。赖明流着泪挂了电话,跑到黄建军跟前,说想回家。

“我想帮他,但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黄建军说,时值部队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他带着赖明找到律师,对方说“这事要找土地局”。

黄建军硬着头皮找到领导,领导支了一招:可以给当地武装部发函,请求帮忙协调。此时,赖明父母打来电话,“这事算了吧,几棵竹子不值几个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因为这件事耽误娃在部队的前程。”

事情最终不了了之。那些天,黄建军翻来覆去睡不着,每次见到赖明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就像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自己却无能为力。”他说。

可从那以后,黄建军发现,赖明不仅训练更加刻苦,还主动申请当副班长,并在班里带出了几个“嗷嗷叫”的兵。

“在咱指导员眼里,兵的事是大事。”那段时间,看到指导员不停地往机关跑,连里的战士们都私下嘀咕,“跟着指导员可得好好干,指导员眼里有咱呢。”

黄建军没想到,这件难事没有办成,全连战士却都在感激他。

从那以后,他得出结论:“战士是很可爱的,你把战士的难处放在眼里,战士就会把你放在心上。”

“不管难题有没有解决,只要你尽力了,战士都会感激你。”该旅机保一营教导员刘广特别认同黄建军的观点。在这位基层老政工的眼里,战士们往往反感这样的带兵人:有的光说不干,话说得漂亮,却不见行动;有的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躲就躲;有的装装样子,走走过场……

“当然,有的带兵人是怕麻烦,还有的带兵人有畏难情绪,觉得自己一个基层干部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刘广当了快6年教导员,在他看来,经常性思想工作看似是“说”的工作,其实更多是“做”的工作。

为什么战士一有难事就会想起找他——

“都说开口难,其实只要战士开口就不难”

“你有困难时,首先会向谁倾诉?”

前不久,该旅的一份调查显示,43.6%的战士选择“找关系好的战友”,21.4%的会“找老乡”,19.2%的更愿意“在网上联系曾经的朋友”,而“找干部骨干倾诉”的,只有15.8%。

这份调查结果,引起了该旅政委曾祥明的深思。都说连队干部是战士的“一家之长”,可如今一些战士有了难处,找老乡、找网友,但就是不找干部,为啥?

报名参加“三互”小组时,桥梁连副连长孔帝力的人气最高。在桥梁连,将近20个战士表示愿意和他在一个组。

为什么这些战士一有难事就会想起找孔帝力?这位“人缘超好”的“知心大哥”嘿嘿笑着,腼腆地说:“很多战士碍于面子,并不会主动把困难告诉别人,要善于发现那些‘难以开口’的困难。”

经过组织审定,下士小吕如愿成了孔帝力的“三互”小组成员之一。

刚到连队任职不久,孔帝力便发现小吕有些奇怪:不爱说话,很节约,也从来不跟战友去商店买零食。洗澡的时候,一条毛巾用得“烂了卷”,却仍舍不得扔。

后来孔帝力了解到,这个家在四川农村的小伙,父母都是残疾,妹妹还在上学,全家人依靠小吕在部队的工资维持生活。这是小吕的“心病”,就算偶尔被战友抱怨“抠门”,他也从来不告诉战友,“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一次,部队组织困难家庭经济补助申请,孔帝力极力推荐小吕报名。小吕起初百般拒绝,但孔帝力一番话打动了他:“这没有什么丢脸的,为了自己的家庭敢于担当,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拿到补助的那天,小吕非得拉着孔帝力去小店吃一碗炒粉。如今,小吕顺利转了中士,还成了连队优秀的技术骨干。

“都说开口难,其实只要战士开口就不难。为战士解难帮困,很多基层带兵人面临的第一步,就是让战士开口告诉你困难。”在该旅政委曾祥明看来,带兵人一定要带着温度去做经常性思想工作,不仅要说“暖心话”,还要有副“热心肠”。

为什么他要不厌其烦为战士说话——

“平时相互遮风挡雨,战时才能一起抵挡枪林弹雨”

地爆连指导员肖伟鹏刚任职不久,下士冯成磊被查出患有胚胎癌。

医院打来电话,让尽快办住院手续。忙得晕头转向的肖伟鹏“脑子里嗡的一下”,重重地坐在椅子上。

当年年底,冯成磊满服役期,按照规定不能再继续留队了。冯成磊父母是农民,口音很重,肖伟鹏要很费力地才能听清楚两个老人说的啥。但不管说的啥,肖伟鹏下定了决心:要让冯成磊评残,来减轻这个农村家庭经济上的压力。

那些天,肖伟鹏天天往机关和卫生队跑。可按规定要求,冯成磊必须出了院才能评定伤残等级。人还在医院里,评残工作不能继续。可冯成磊的情况“太特殊了,根本出不了院”。

随后半年,肖伟鹏一直为这个退伍老兵的评残工作而奔波忙碌。“人都退伍了,已经不是你连队的兵了,按规定也评不上残,你还这么拼干啥?”“如果他的家人来部队闹,你不就是背黑锅的吗?”那些日子,各种杂音充斥在耳边,肖伟鹏只回答一句:“我是他的指导员,我不帮他谁帮他。”

在肖伟鹏印象中,冯成磊是个有责任心的班长,和战友关系很好,“是个腼腆的大男孩”。知道冯成磊爱抽烟,肖伟鹏有时候递给他一支烟,他却脸红着死活都不接。干起工作来他很大胆,经常拍着胸脯对连队干部说,“放心,这事交给我!”

半年后,部队驻地移防,只剩冯成磊一个人留在千里之外的医院里。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事情竟然有了转机——肖伟鹏找遍了领导,终于让冯成磊随着部队转移到新的医院。而这就意味着冯成磊“算是出了医院”,“评残”也终于落了地。

这一切,冯成磊都不知道。躺在病床上的他,每个星期都会接到肖伟鹏的电话,听他讲讲连队的事儿。肖伟鹏给他捎来一本书,名字叫《秘密》。书里告诉他,“要相信奇迹”。

“平时相互遮风挡雨,战时才能一起抵挡枪林弹雨。”其实不仅冯成磊,回想这些年来,肖伟鹏脑海里浮现出太多可爱的战士。他们有的很爱笑,有的很调皮,有的很勇敢……在肖伟鹏看来,如果有一天走上了战场,“我会第一个为他们挡子弹”。

肖伟鹏始终相信:“在铁律如山的部队里,无数默默流淌的温暖,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