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科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多措并举集聚顶尖人才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邵龙飞 张志华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2-04 03:08

此刻,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往返在机场、车站和单位之间,接送着陆续报到的科研人员。在习主席训词里找遵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寻目标,在习主席训令中找动力。回首研究院筹备组建时的场景,该研究院政委卢周来说,从一开始他们就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建设世界一流国防科技创新机构,必须有一流的科研人才。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文章——

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多措并举凝聚创新力量——

事业聚才事业兴

■解放军报记者 邵龙飞 通讯员 张志华

数九寒冬的北京凌晨,冷风袭人。

此刻,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往返在机场、车站和单位之间,接送着陆续报到的科研人员。

“从接站、办理转接关系、安排食宿、分配办公室,每个环节都有人员悉心引导,让我们这些‘新兵’感受到家的温暖。”从南疆军区选调过来的博士研究生李献斌兴奋地说。

随着最后一名从武警工程大学选调干部的报到,该研究院集中选调的90余名博士全部到位。

在习主席训词里找遵循,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寻目标,在习主席训令中找动力。回首研究院筹备组建时的场景,该研究院政委卢周来说,从一开始他们就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建设世界一流国防科技创新机构,必须有一流的科研人才。

编制决定吸引人才的数量。该研究院党委提出:“宁可机关人少一些、累一些,也要多留些编制给科研人员。”

编制有了,人必须挑好。该研究院干事董春生说了一个数据:“为把好入口关,为了把科研最急需的人才挑出来,我们有时一天要接打上百次电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精挑细选下,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来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军队高层次创新人才来了,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也来了……

记者了解到,这批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4岁,处于科学研究的黄金年龄,其中,本硕博都毕业于“985”院校的占84%,具有留学经历的占15%。

“这些顶尖人才来之不易,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宝贝’。”该研究院领导说,为了尽快解决选调干部来后家属随军落户、子女入托入学等现实困难,该研究院领导10余次与地方政府、上级机关沟通协调,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

集聚的是人才,凝聚的是力量,孕育的是希望。

年轻科研骨干张周,忘不了第一天到机关报到时的情景:听起来高大上的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机关居然与别的单位合署办公,蜗居在三层楼的40多个房间里……

然而,当天晚上看到的一幕又让张周吃惊不已:从研究院领导到机关工作人员、普通科研人员,很多人办公室的灯都亮着……他赶紧回到办公室熟悉工作。

“年轻的事业需要年轻人来干,只要有能力,就会有平台。”在新入院干部专题培训动员辅导会上,听了研究院领导的动员,张周心里充满着创业的激情。

从课题申报,到总体论证,再到型号研制、技术管理,张周充分发挥个人所学,主动投入科研攻关。由其接续参与的某型通信系统研制现已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其个人也获得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支持。

入冬的北京,异常寒冷。在该研究院简陋的办公区,记者分明感受到火一般的创业氛围。广大科研人员正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甘把忠骨埋红山”的劲头投入科研攻关。

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目前,由该研究院牵头负责的智能卫星研制、量子信息技术攻关等多项国防科技前沿技术研发稳步推进,智能伴随型多功能无人车等一批高技术装备研发也进入验收阶段……

记者坚信,迎接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必将是更加美好的明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